我宿象山下,薜门潮一湾。
为寻焦隐君,太山今又还。
田家恐漂麦,扰扰趋林闲。
白发一老翁,倚树遥相扳。
把臂一问之,颇觉开心颜。
呼儿摘韭花,携筐弄潺湲。
粉蝶不妨雨,乱飞绕双鬟。
土壁积檐溜,苔藓成斑斑。
浊酒无劝酬,满饮歌南山。
心将平等观,身已离尘寰。
忽怀古祠下,老僧应闭关。
明日渡江去,慈云相对间。
【注释】象山:在今江苏镇江附近。薛门:即薛荔门,薛荔是常绿藤本植物,茎干可编织器物。一湾:指江水弯弯流过的地方。焦隐君: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年诗人。太山: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南。田家:指农民的家园。扰扰:忙忙碌碌的样子。倚树:靠在树枝上。把臂:拉起对方的手臂。问之:询问。颇:很,相当。呼儿:呼唤儿子。摘韭花:采摘韭菜的花。潺湲:水流声。粉蝶:一种小而美丽的昆虫。双鬟:女子的发髻。土壁:泥涂的墙壁。檐溜:屋檐下流下来的水珠。苔藓:苔藓丛生的样子。浊酒:浓稠的酒。无劝酬:没有劝人饮酒的兴致。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离尘寰:超脱世俗。忽:不期然地。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渡浙江游时经过宿豫(今江苏宿迁)时所作,是一首七绝。首联点出地点,写出了旅途中的情景;颔联写寻找焦隐君,表现了归心似箭的心情;颈联以“恐”“扰扰”等词写出对家乡的思念;尾联写与老翁攀谈,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情怀;五、六两句写自己与友人欢聚,心情舒畅;七、八句写自己与友人同饮美酒,畅叙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