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东,原名梁绍震,明代诗人
梁绍震,字原东。
顺德人。
明穆宗隆庆元年(一五六七)举人,五年(一五七一)乙榜。
署教淮安,迁守河池,又佐平乐。
尝与杨起元、刘克正往来论学。
归田后,常与欧大任等结社唱和。
有《绪昌堂集》。
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
生卒年:?-?
原东,原名梁绍震,明代诗人
梁绍震,字原东。
顺德人。
明穆宗隆庆元年(一五六七)举人,五年(一五七一)乙榜。
署教淮安,迁守河池,又佐平乐。
尝与杨起元、刘克正往来论学。
归田后,常与欧大任等结社唱和。
有《绪昌堂集》。
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
生卒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意象等分析诗歌的意境、手法、情感等,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最后要写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 双凤翩翩薄汉飞,九苞殊色占文辉。 【译文】 两只凤凰翩翩地飞越汉水,九种花苞的香气占尽文采辉煌。 2. 大苏逸调天成独,小阮高华世所稀。 【译文】 苏轼(苏东坡)飘逸的才华天生出众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送丁山人游粤西:这是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丁山人的送行之意。"送"字表明了这是一种离别的行为,而"丁山人"则是一个特定的人名。"游粤西"说明了这次离别是去广东西部。 2. 家住飞云最上头:这里的"家住"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住所或者家的情况。"飞云"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某种高远或者难以触及的状态。"最上头"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极致之处。 3. 别君长笑出罗浮
梧桐飞叶帝城隈,正是寒期素节催。 玉女吹霜摇碧落,仙人擎露在蓬莱。 时闻作赋凌歊馆,追忆相从戏马台。 晋宋风流俱寂寞,登临怀抱向谁开。 注释: 1. 梧桐:这里指代秋天,暗示了季节的转变和时光的流逝。 2. 飞叶:形容树叶飘落的景象。 3. 帝城隈:指的是京城的边缘地区,是古都长安的所在地。 4. 寒期:寒冷的季节。 5. 素节:即秋季,代表着收获和成熟的季节。 6. 玉女
《元日》 风高千户晓,云静九天开。 把酒聊随俗,占年一上台。 野梅催岁色,好鸟唤春来。 坐看江潭父,得鱼吹笛回。 注释与赏析: 1. 风高千户晓: - 这句描绘了清晨时分,随着风势的增强,千户人家都已经醒来,迎来了新的一天。"千户"象征着广泛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家,而"晓"则是指天亮之时。这一句通过自然现象表达了时间的更新和社会的活跃。 2. 云静九天开: - 在晴朗的天气中
寄怀丛桂社中诸子 惜别春吟少,神交夜梦多。 六年三黜后,一日五噫歌。 鸡黍堪同约,羊求可并过。 蓬蒿满幽径,其奈美人何。 注释: 1. 惜别春吟少:形容春天的美景,但因离别而感到可惜。春吟少,即春景少了,因为离别而变得黯淡。 2. 神交夜梦多:形容虽然无法见面,但心中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如同梦中相见一般频繁。神交,指精神上的交流;夜梦,表示在夜晚也能感受到对方的陪伴和影响。 3. 六年三黜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登飞来寺》。 译文: 满眼都是尘世的苦楚无法打开心灵的窗,我穿着朴素的衣服在这里徘徊。 叠叠的云山像是安顿修行地,雨中的花雨像是在说法台上。 旧洞里猿猴化为仙去,残碑上记录着飞来的古寺。 苍茫往事都成虚幻,夕阳下凭栏思考,心情变得哀伤。 注释: - 登飞来寺:登上飞来寺。 - 满眼红尘苦不开:满眼都是尘世的苦楚无法打开心灵的窗。红尘,尘世;苦不开
金山山月下,清夜洞门开。 注释1:金山:指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为南朝梁武帝所建。 注释2:清夜:指月色皎洁的夜晚。 注释3:洞门:指寺庙的山洞口。 译文:在月光映照下的金山寺,山洞口敞开着;我正在这里讲经说法。 说法林猿听,焚香野鹤回。 注释1:说法林:佛家语,意指山林中修行讲法的地方。 注释2:野鹤:指栖息于山林中的鹤。 译文:在树林中修行讲法,猿猴们聆听着;野鹤也闻香归来。
张倬是明代的诗人。 张倬字飞畴,出生于江苏吴江,是张璐次子,也是张登的弟弟。他继承了父亲的医学和诗歌才华,对《伤寒论》有深入的研究,并曾与兄参订其父所著的《伤寒缵论》和《伤寒绪论》。 张倬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展现了他的文学成就。例如,他创作的《画竹》一诗,描绘了黄陵祠下月夜的景象以及湘灵翠辇的消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历史的感慨
梁槚是明代诗人,字乔楚。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后人的赞誉。以下是对梁槚的详细介绍: 1. 生平与成就:梁槚,字乔楚,封川(今广东封开县)人。他是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贡生,入北监。在明代文学的舞台上,梁槚以其诗作著称,尤其在五言律诗领域有着较高的成就。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还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情感。 2.
曹宗是明代的诗人,字宗道,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界油园。他在幼时被称为神童,弱冠中科举人,入太学,为祭酒(国子监长官)邱琼山所赏识。曹宗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被收录在《春秋通典》中。 曹宗的生平和诗作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面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触动人心,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