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让是明代诗人,生于1474年,卒于2014年,享年91岁。
冯德让的一生充满了革命与奉献。他1942年8月开始投身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68年的职业生涯中,冯德让历任广西上林县知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他的一生不仅体现在政治生涯上的勤勉和担当,还体现于文化事业上的贡献。作为一位诗人,冯德让留下了多首诗作,其中《清平乐·题李龙眠画》便是其中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
冯德让是明代诗人,生于1474年,卒于2014年,享年91岁。
冯德让的一生充满了革命与奉献。他1942年8月开始投身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68年的职业生涯中,冯德让历任广西上林县知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他的一生不仅体现在政治生涯上的勤勉和担当,还体现于文化事业上的贡献。作为一位诗人,冯德让留下了多首诗作,其中《清平乐·题李龙眠画》便是其中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
注释:龙潭的水流势如龙,碧潭云锁雨溟蒙。良田万顷都充满了丰饶,不用登高临远去叩问太空。 赏析:此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一幅江流湍急、水势浩渺的画面。诗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江流比作龙,把雨比作溟蒙。同时,通过描述良田万顷,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上林八景大明仙景 今古滔滔一脉流,星移月换几经秋。 拖蓝拽绿无穷趣,渔父西岩自白头。 解析与注释: 1. 今古滔滔一脉流:“今古”指时间,“滔滔”形容历史或时间的流逝像流水一样不断。“一脉流”意味着历史的连续性和延续性。这里描绘了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事物不断流动、变化的景象。 2. 星移月换几经秋:星和月的转移(移动)和变换(更替)已经多次经历秋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理解分析。“上林八景大明仙景”是诗题,点明全诗句意;“江水流东竟不回”写江水东流,终不能回;“波涛汹涌若奔雷”写江水的气势;“当年渴饮将军骑,踏破青青万里程”用典,指汉朝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留下千古佳话。 【答案】 诗句:江水东流,终不能回,其势汹涌澎湃,像奔雷一样。 译文:江水向东流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张岱在游览上林八景中的大明仙景时所作。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上林八景大明仙景 - 此诗描述大明仙景的景色之美。 2. 一派江流势若龙 - 描述江水的流动如龙,气势磅礴。 3. 碧潭云锁雨溟蒙 - 描绘碧绿的潭水被云雾所笼罩,显得朦胧不清。 4. 良田万顷皆饶渥 - 形容田地肥沃,一片丰收的景象。 5. 不用登临扣太空 - 意指不必登上高峰就能领略到天地间的辽阔与壮丽。
【注释】 扶桑: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万顷明:指辽阔的大地。 波涵光影终朝漾:水波映照出的光影,始终在水面上荡漾。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大明宫的美景。诗人用“扶桑”、“万顷明”等形象化的词语,把大明宫描绘得十分美丽壮观。首句写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第二句写天空晴朗无云;第三句写阳光和水波相互映照,光彩闪烁,一直持续到傍晚;末句点明大明宫中的好景致,谁又能不为之动情呢
【注释】 叠翠:指山峦重叠的青葱景色。凝光:指日光照耀下的景物。曜:照耀。九天:指天的最高处。四时:四季。花卉:泛指各种植物。妍:美丽。个中:其中的。卢六:诗人自谓,即卢照邻(约630-684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唐朝初年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与骆宾王并称“初唐二龙”。高风:高洁的风范。万古传:永远流传。 【赏析】 此诗为题咏上林苑美景之作,是一首五言律诗
上林八景大明仙景 大明宫是唐朝皇帝的宫殿,位于长安城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大明宫的名字来自其宏伟壮丽的景象和辉煌灿烂的文化氛围。在大明宫中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明宫”,这是一座由无数精美绝伦的建筑构成的宫殿群,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昔年将帅百蛮收,坭剑光芒射斗牛。 昔年指的是过去的年代,这里指的是唐朝时期。将帅指的是将军和将领们。百蛮则是指各种少数民族
【注释】矍铄(jué shuò,明亮)邻翁:邻家老翁。自痴:自己陶醉。盘桓:徘徊、留恋。山涧:溪谷。耕云钓日:比喻隐居山林。痕犹在:指留下的痕迹还在。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隐居山林,与邻翁为伴的情趣。首句写邻翁自得其乐,不问世事;次句写诗人与邻翁同游上林,流连忘返;三句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末句以“千载令人寤寐思”收束全诗,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上林八景大明仙景:指的是位于上林县的大明山,这里指的就是大明仙景。 天地何年铸此山,奇峰七八耸云间:问天与地何时能铸出这样一座山?山上有七八座奇特的山峰耸立在云海之中。 形如笔架峥嵘起,多少行人着眼看:这座山的形态就像笔架一样峥嵘而起,吸引了无数行人停下脚步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大明山的赞美和描绘。诗人通过对大明山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
杨元儒是明代诗人,字雨人,系杨元杰四弟。杨元儒的生平事迹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相连,他的诗歌作品《悼钗吟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感慨。下面将对杨元儒进行具体介绍: 1. 基本信息: - 杨元儒,字雨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其籍贯在广东梅州梅县。 - 他于明季世变后选择了隐居不仕的生活道路。尽管有科举功名,却未被朝廷所重用,最终选择隐退山林。 2. 文学贡献: -
贺南凤是明代诗人。贺南凤,字子远,号灵光,生于1467年的大埔县,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贡生。他的生平虽未详尽记载,但在杨天培的《潮雅拾存》中有所提及。 贺南凤的诗作数量相对较少,只有一首被广泛传播。这首长诗《登灵光寺栖感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成为后人研究和传颂的对象。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高楼所引发的无限遐思,以及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