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孚,原名鲍恂,明代诗人
元明间浙江崇德人,字仲孚,号环中老人。
元末进士。
从吴澄学《易》。
元顺帝至正中,以荐授温州路学正。
明洪武初,召为会试同考官;试事毕,辞去。
十五年,召拜文华殿大学士,时年已八十余,以老病固辞。
学者称西溪先生。
有《学易举隅》、《西溪漫稿》。
生卒年:?-?
仲孚,原名鲍恂,明代诗人
元明间浙江崇德人,字仲孚,号环中老人。
元末进士。
从吴澄学《易》。
元顺帝至正中,以荐授温州路学正。
明洪武初,召为会试同考官;试事毕,辞去。
十五年,召拜文华殿大学士,时年已八十余,以老病固辞。
学者称西溪先生。
有《学易举隅》、《西溪漫稿》。
生卒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南风歌送王文簿之任》。诗中描绘了南风吹拂下,王文伯被送到任所的情景。 我们来看看诗句: 1. 重华宫中白日长,山龙绚烂垂衣裳。 - “重华”指的是周文王,这里借指皇帝。 - “白日长”意味着阳光明媚。 - “山龙绚烂垂衣裳”形容宫殿中的装饰繁复华丽,像龙一样盘旋在衣服上。 2. 玉阶朝罢南风起,干羽不动生微凉。 - “玉阶”指皇宫内的台阶。 -
凌辰访古刹,幽气集林阿。 雕甍旭日眩,绀宇晴云摩。 疏松奏竽笙,修竹鸣佩珂。 禅友素所识,名流喜来过。 俯涧漱寒溜,陟磴扪翠萝。 瀹茗佐芳醑,玄谈间商歌。 遂令尘土怀,如濯清泠波。 斯景岂常遇,追游亦无多。 流光逐奔澜,飞翼援高柯。 赋诗留苔壁,千载期不磨。 译文: 凌辰访问了古寺庙,幽静的气息汇集在树林中。 华丽的屋脊上太阳的光辉闪耀,绀青色的建筑与晴朗的云彩相互映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需要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人情感。此诗是元代张养浩的作品,写于至正五年(1345)春天。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勤劳耕作、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五六两句写酒宴,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七八两句写友人远别,表达思念之情;最后八句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 【答案】 示例: ①“旧业带郊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薛家生了三只凤凰,这世上难得一见,荀家有八条龙,其独特之处令人称奇。 郭家兄弟被人们称为五雁,他们的孝友之德是人所公认的。 当年八月惊飙起,五雁分飞隔空水。 十月天清五雁归,相呼相唤芦花里。 我认识郭家的五弟兄,早就学诗读书,声名远扬。 开图见雁发深感,万里长江无限情。 我今试与五雁语,从兹休落潇湘去。 潇湘水深多网罟
【注释】 友道日凋谢,伐木久无诗。 讵谓草木间,友道反不亏。 娟娟白玉英,落落苍龙枝。 复有青琅玕,岁晏以为期。 相看冰雪中,节概不少移。 岂不念轗轲,守贞理所宜。 物性尚如尔,人情良可悲。 勖哉三友交,吾当视为规。 译文: 友情之道日渐衰微,砍伐树木时也无诗歌相伴。 难道说在草木之间,友情之道却依然存在吗? 洁白如玉的白杨,挺立苍劲的龙形枝干。 又有那青绿色的美玉和琅玕,岁月将尽之时
赵彦微画二首其二 吴兴孙子多才俊,曾把文章动九关。归到江南尘满眼,忍将情思写青山。 此乃明人赵彦微所作《画堂春·其二》一诗之佳作,其诗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吴兴子弟,他曾经以笔触动乾坤,惊动了九重天。然而当他回到故乡江南,却发现自己眼中满是尘埃,心中的情感无处宣泄,只能将思念寄托于青山之间。 诗中“吴兴孙子”一词,指的就是这位多才俊逸的吴兴子弟,他的才华横溢,足以惊动天地间的一切
【注释】 卓绝:高超。 众岫(xiù):许多峰峦。 跨:跨越。 海门:即钱塘江口,在浙江省杭州市。 秋容:秋天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吴越两山亭风景的诗。诗人以“新亭”为题,描绘了钱塘江两岸的秀丽景色和历史变迁。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前四句写景生动,形象鲜明,后四句议论深沉,感慨系之。 前四句是第一联、第二联,写的是钱塘江的美景。首二句写江上景色。登上新亭,远眺江面,只见两岸青山
【注释】 除夕:旧时农历年最后一天。 绛(zhàng)蜡:红色的蜡烛。 高烧:点得特别高。 爆竹:爆竹声。 群儿:孩子们。 奔走:奔跑,形容欢度除夕的情景。 惊:吃惊。 识得:了解、知道。 春来:春天到来。 惯:习惯,适应。 伴:陪伴。 梅花:这里指腊梅花,因为腊梅花与春节联系在一起。 睡到明:一直睡到天亮。 【赏析】 这首小诗写除夕之夜的情景。首句写除夕之夜家家点燃红烛,放起爆竹
【注释】: 次韵赠李焕章:这是一首和诗,作者原诗是《赠李焕章》,此诗应是作者的应和。 辍棹(chuò zhào)清溪曲:停船在溪边。棹,船桨。 题诗画阁幽:在画阁上题写诗歌。 晴云松上过,暗水竹间流:晴天的云彩从松树顶上飘过,流水在竹林间悄悄流淌。 把剑时惊鹤,持杯不动鸥:手持宝剑的时候惊动了栖息在树林中的白鹤,举杯饮酒的时候惊动了在水边的白鸥。 出门尘满眼,于此且淹留:走出门来只见满眼都是灰尘
【注释】 松荫翠绿覆盖着千座山峰,瀑布的水流如同百丈冰凌。六月山人总是穿着短衣,不知人间有酷热。 【赏析】 诗的前两联写景。“松阴翠落千崖雨,瀑布泉流百丈冰”,是描写山中景色的名句。前一句写山中松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使山中的雨滴也变得暗淡无光。后一句写山瀑飞泻,从高处直冲下坠,溅起无数水珠,像冰凌一般晶莹剔透。这两句把读者引入了一幅奇丽幽深、清冷幽静的山林图景之中。“翠”字
谢绩是明代诗人,字世衍,明朝诗人。 谢绩的生平与作品,以及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构成了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成就,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状态。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来说,深入研究谢绩及其作品,无疑会获得许多宝贵的启示和知识
龙瑄并不是明代诗人,而是清代诗人。他是江西宜春人,字克温,号半闲居士。他与丘仲深、罗伦、陈献章等人交往密切,并以其诗名闻名于江湖间。 龙瑄的作品风格独特,涉猎经史,游四方,有侠义之名。他的诗作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风貌的关注。《鸿泥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包含了二十卷诗作。 龙瑄的诗词收录在他的《鸿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