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卿,原名严讷,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1,卒于公元1584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敏卿,号养斋。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编修,迁侍读。
与李春芳入直西苑,撰青词,所作多称旨,超授翰林学士,历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掌铨政。
常夙兴夜寐,处理部事,供奉青词,积劳成疾,遂乞归。
世宗崩,不复出。
谥文靖。
讷工文章,好习钟、王书,画花草亦有奇致。
有《文靖集》。
生卒年:1511-1584
敏卿,原名严讷,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1,卒于公元1584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敏卿,号养斋。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编修,迁侍读。
与李春芳入直西苑,撰青词,所作多称旨,超授翰林学士,历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掌铨政。
常夙兴夜寐,处理部事,供奉青词,积劳成疾,遂乞归。
世宗崩,不复出。
谥文靖。
讷工文章,好习钟、王书,画花草亦有奇致。
有《文靖集》。
生卒年:1511-1584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幽静美丽的秋夜图,抒发了作者孤寂惆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全诗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首联“良宵不可得”意思是:美好的夜晚难以实现,表达了作者无法享受美好夜晚的无奈之情。颔联“影落山精镜,光寒织女机。”意思是:月亮的影子落在山神的镜子中,月光照在织女的织布机上,形象生动,富有浪漫色彩
门联 堂上双亲寿;朝中一品家。 注释: 门联:这是挂在家门两侧的对仗工整、意蕴深远的对子,通常用以表达祝福和赞美之词。 堂上双亲寿:指的是家中有两位长辈在堂上庆祝长寿。这里用“双亲”指代父母,表达了对父母长寿的祝福。 朝中一品家:指的是家族中有地位高、权力大的人物,即“一品官”或“显贵之家”。这里用“朝中”表示朝廷之中,“一品家”则意味着家族中有一位担任一品官职的人。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
诗句解析及注释: 1. 捧檄劳劳入不毛: - 典故引用:这里用“不毛”形容土地荒芜,不适合耕种,比喻荒凉。 - 意象分析:表达了诗人进入新辟邑城的辛酸和不易,以及面对一片荒地时的无助和无奈。 2. 城开百雉倚云高: - 意象描述:城墙高大而壮观,仿佛能与云朵比肩。 - 意境分析:通过“倚云高”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宏伟景象,也隐喻了其政治或军事的重要性。 3. 昔年麟石都开瘴
秋日泛舟过朗城庵 【注释】:泛舟,船。朗城庵,山中寺院。 【赏析】:诗以“秋”字开篇,点明时节,渲染了清冷、宁静的氛围。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来到朗城庵,心情舒畅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第三句是过渡到第四句,即景生情,由欣赏美景而联想到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第五句进一步描写秋天的景象,为下文作铺垫。第六、七两句写秋天的风物之美,其中“清风传桂香”,既写出了朗城庵所在之地的自然环境,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敏卿,号养斋。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编修,迁侍读。 与李春芳入直西苑,撰青词,所作多称旨,超授翰林学士,历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掌铨政。 常夙兴夜寐,处理部事,供奉青词,积劳成疾,遂乞归。 世宗崩,不复出。 谥文靖。 讷工文章,好习钟、王书,画花草亦有奇致。 有《文靖集》。 生卒年
顾达是明代的诗人,字居道,号贯初子,晚号养浩居士,山阳县人。 顾达在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及第,此后历任宜阳知县、兵部员外郎、陕西行大仆寺卿等职。他的仕途虽然经历了不同级别的官职,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却有着显著的成就和深厚的影响力。 顾达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例如《春草池绿波亭·碧色涨春云》描绘了春天池塘中碧绿的草木与春云交织的景象
释今如,字真佛,是明朝的诗人。 释今如(?—一六七四),号天然老人、石鉴等,是明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文化和思想上有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