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濂
【注释】 登泰山 其一:泰山。 嶙峋岱岳迩蘧篨:嶙峋,形容山势高耸、险峻,多用来形容山峰。岱岳,泰山的别称。迩蘧篨,语出《易经·系辞下》“夫艮者,山也”,艮为山,引申为高耸、险峻。青徐平野到阶除:青徐,泛指山东一带,阶除,台阶。这里指泰山脚下的山路。勺水扶桑明子夜:勺水,指泰山下的清泉水。扶桑,太阳神的住所,神话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子夜,古代把夜晚分为五更,一、二、三、四为夜,第五更即五更天
【诗句释义】 1. 山梯斜日俯高舂:形容泰山的山路蜿蜒曲折,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特别陡峭。 2. 石涧春泉响碧淙:形容石涧里春天的泉水叮咚作响,清澈悦耳。 3. 巡狩翠华松自拱:指皇帝巡视泰山时,松树自然弯曲,像是在迎接他的到来。 4. 明禋遗迹玉常封:指泰山上的祭祀遗迹,被玉石永远保护着。 5. 扫云客坐前峰月:形容游客坐在泰山前峰的高处,欣赏着如洗的明月。 6. 冒雨僧归下界钟
青石岭 鸟道盘云细,羊肠度坂危。 青回峰历乱,丹转磴逶迤。 饮涧猿相挂,悬崖树倒垂。 平生爱山水,此地足栖迟。 注释: 1. 青石岭:位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一处山峰。 2. 鸟道盘云细:形容山路狭窄如同鸟儿的飞行路径。 3. 羊肠度坂危:形容山路曲折如羊肠,行走在上面危险重重。 4. 青回峰历乱:形容山峰的岩石色彩多变,犹如青翠的树木。 5. 丹转磴逶迤:形容山路蜿蜒曲折,如同丹砂般的道路。
这首诗描绘了大明湖的美景和渔民劳作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风物湖中好”点明了大明湖的自然风光令人赞叹。这里的“风物”指的是湖中的景物,包括山、水、花、鸟等。 次句“家家白板扉”描绘了湖边的居民房屋,门前都是白色的门板,这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建筑风格。这里的“白板”指的是门板,而“扉”是门户的意思。 第三句“浮云去水近”描述了湖面上的浮云与湖水的距离很近
【解析】 此诗为诗人寄怀李符卿之作。“客里逢秋倍忆乡”“裁诗遥寄雁南翔”“东山乐事携红袖,西阁才名溢缥囊”是全诗的关键句,表达了诗人对李符卿的怀念及与李符卿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渴望。 【答案】 译文: 客居他乡,秋天特别思念故乡。我裁剪诗作,让大雁飞向北方。东山之乐,有红颜知己相伴;西阁才高,名声载于文卷之中。老友故人空自思念,新丰美酒谁来共饮?圣明皇帝怀念贤者,曾问先朝是否还有尚玺郎? 注释:
绝句 新笋抽林与屋齐,乱红飞过画阑西。 译文 春笋拔地而起,高过屋檐;落英缤纷,飘落在精致的栏杆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传达出对生命勃发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新笋抽林与屋齐”展现了自然界的生长力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希望。而“流莺不管春来去,坐向绿阴深处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由自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要意象和重要手法。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并分析其思想情感。“园居”是第一句,写自己的隐居生活;“壮年不遇主”,第二句,表达自己壮年时期没有遇到赏识的人;“买药到城市”第三句,写自己在城市中买药;“读书随树阴”第四句,写自己随树荫读书;“窗虚啼鸟近”第五句,写因窗虚而听到的啼鸟声
【注释】时事:指国运。群盗:指盗贼,这里泛指乱臣贼子。方切:正严重。繁霜:即晚春,指晚春时节。封疆:国境。谁锁钥:谁有把握控制局势。天地渐风尘:天地渐渐被战火硝烟所笼罩。处处鸣弦日:到处都在紧张忙碌地准备战争。家家望雨人:每家每户都在盼望天降甘霖。 【赏析】此诗是诗人于乾元元年(758)春天所作。当时唐朝的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但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社会十分动荡,诗人忧心忡忡,遂作此诗以抒其忧
鸟道盘云细,羊肠度坂危。 青回峰历乱,丹转磴逶迤。 饮涧猿相挂,悬崖树倒垂。 平生爱山水,此地足栖迟。
嶙峋岱岳迩蘧篨,紫翠芙蓉削太虚。 秦汉雄心馀畤垒,青徐平野到阶除。 勺水扶桑明子夜,五云绝顶见宸居。 探囊但有游观赋,吮笔曾无封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