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蓝玉,字润田,清台南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与进士杨士芳、举人蔡国琳筹议,请建延平郡王祠,钦差大臣沈葆桢从其议,翌年奏准敕建专祠。
光绪十二年(1886)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有《望海阁诗文集》,惜已佚。
生卒年:1842-?
王蓝玉,字润田,清台南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与进士杨士芳、举人蔡国琳筹议,请建延平郡王祠,钦差大臣沈葆桢从其议,翌年奏准敕建专祠。
光绪十二年(1886)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有《望海阁诗文集》,惜已佚。
生卒年:184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回归诗歌,从炼字、比兴、手法、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敬和栖霞先生鸟松阁作”,是作者为栖霞先生《鸟松阁》所作的一首和诗。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居处环境:风月楼中自成一天地,老松环抱暑气全无。后两句写诗人在台澎期间的所见所感:台澎坐理升平日,公退吟馀意适然。 (1)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大树将军气势雄,鸟松高峙挂晴虹”,大意是说大树将军气度雄伟,鸟儿高高矗立在树上,像是挂在天上的彩虹。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树木赋予人的气派,生动地描绘出树木高大、挺拔的姿态。“使君阁上徵佳咏,萃得诗人在个中”,大意是说使君阁下征召着佳作,诗人都聚集在一起。这里的“使君”是指隐居的栖霞先生,“佳咏”指的是好诗。“在个中”指聚集在这里。这两句诗通过写栖霞先生雅正高雅
王蓝玉,字润田,清台南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与进士杨士芳、举人蔡国琳筹议,请建延平郡王祠,钦差大臣沈葆桢从其议,翌年奏准敕建专祠。 光绪十二年(1886)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有《望海阁诗文集》,惜已佚。 生卒年:1842-
清代诗人方坰,字思臧,号子春,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间的人物。方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不仅在诗坛有所建树,还精通训诂学和古文,其生平事迹也颇为引人关注。 方坰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卒于宣宗道光十四年,年仅四十三岁。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少时便与同乡徐熊飞结为诗友,两人一同研习诗文和古文。方坰后专注于程朱理学的研究
王蓝玉,字润田,清台南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与进士杨士芳、举人蔡国琳筹议,请建延平郡王祠,钦差大臣沈葆桢从其议,翌年奏准敕建专祠。 光绪十二年(1886)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有《望海阁诗文集》,惜已佚。 生卒年: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