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南新宁人,字岷樵,一字常孺。
道光十七年举人。
在籍练乡勇,镇压当地雷再浩起事,授知县,以丁忧去官。
咸丰初练乡兵,号楚勇,解桂林之围,旋于蓑衣渡袭击太平军,致南王冯云山伤重而亡。
又驰援长沙,入城劝发兵阻太平军北上要道,时不能用,三年,授湖北按察使,寻受命东进,帮办江南军务,至九江,闻南昌被围,率兵回援,解围后擢安徽巡抚。
守庐州。
咸丰三年十二月城陷,投水死。
谥忠烈。
生卒年:1812-1854
清湖南新宁人,字岷樵,一字常孺。
道光十七年举人。
在籍练乡勇,镇压当地雷再浩起事,授知县,以丁忧去官。
咸丰初练乡兵,号楚勇,解桂林之围,旋于蓑衣渡袭击太平军,致南王冯云山伤重而亡。
又驰援长沙,入城劝发兵阻太平军北上要道,时不能用,三年,授湖北按察使,寻受命东进,帮办江南军务,至九江,闻南昌被围,率兵回援,解围后擢安徽巡抚。
守庐州。
咸丰三年十二月城陷,投水死。
谥忠烈。
生卒年:1812-1854
洞庭渺人间,衡岳矗天半。 茫茫高与深,妄测真可叹。 译文:洞庭湖宽广无垠,高耸入云的衡山矗立在天地之间。形容景色高耸入云,令人惊叹不已。 注释:洞庭湖,又称洞庭水、湘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是长江水系的重要部分,面积27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4米,最大蓄水量290亿立方米。 衡山,又名南岳、南山、寿南山、南神等,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诗句释义与注释 寄郭筠仙昆仲 此句是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郭筠仙及其家人的问候和思念。"寄"意味着作者通过诗歌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感情和关切。"郭筠仙"是对方的尊称,表明了与对方的亲密关系。"昆仲"是对兄弟或姐妹辈的敬称。 订交近十载,相见能几霜 此句反映了作者与郭筠仙之间长达近十年的深厚友情。"订交"即指开始交往或者结交朋友。"近十载"表示时间跨度较大
寄郭筠仙昆仲 翠柏产高冈,百卉无颜色。得一已足珍,双株况挺特。 物生固难量,才大天所啬,嗟此独郁葱,吹嘘岂人力。 大厦需栋梁,良工终见识。霜雪虽云苦,摧挫实培植。 保此后雕心,无为徒郁抑。 译文: 翠绿的柏树生长在高高的山岗上,其他的花卉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只有它独自得到了珍视,因为它是双株中最出众、最独特的一棵。 大自然赋予万物以生命,但生命的多少却难以估量;才华横溢的人天资聪明
李杜忽已远,风雅委榛荆。 注释: - 李杜:指杜甫和李白,两位伟大的诗人。 - 风雅:指古代的诗歌艺术和高雅的文学传统。 - 委榛荆:比喻诗歌艺术和文学传统的衰落。 嗟君涉末流,欲与狂澜争。 注释: - 末流:指诗歌艺术和文学传统的衰败阶段。 - 狂澜:比喻激烈的争论或对抗。 向效西昆体,绮语吾不赓。 注释: - 向效西昆:指模仿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风格。 - 绮语:华丽而空洞的语言
注释: 1. 金非冶不坚,玉非鑨不美。 - 金:指金属,此处泛指坚硬的物质。 - 冶:冶炼,制造。 - 玉:指玉石,此处泛指美丽的事物。 - 鑨:一种雕刻工具,用于雕刻玉石。 - 美:形容词,美丽、漂亮。 2. 嗟君独何为,遘此销骨毁。 - 嗟:叹息声,表示感叹或惊讶。 - 独何为:独自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 遘(gòu):遭遇,遇到。 - 销骨毁:形容受到极大的打击或伤害,身体极度虚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写他在黄陵(今湖南永州)道上与同乡郭筠仙告别时的感怀。全诗共八句,内容深刻而富有哲理。 第一句“我入豫章城”,描绘了诗人进入豫章城的情境,豫章即今江西南昌,这里地势险要。 第二句“势危如累卵”,形象地比喻自己的处境,如同堆积起来的蛋蛋一样危险。 第三句“千钧拌一掷”,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力感,千钧之重,只能轻轻一掷。 第四句“此生分不免”
赠彭暄坞 人生如行舟,南北随所牵。 桑梓不常值,万里忽相见。 嗟我狂且愚,动辄遭世谴。 不谓与君交,胶漆同缱绻。 君才如干将,凛凛寒芒炫。 我独契其深,反复看不变。 煌煌帝王都,夥颐走群彦。 咄哉两狂士,闭户守孤贱。 孤贱何足论,要以道自缮。 吾道久堙郁,相期共摩炼。 译文: 人生就像行船一样,我们的命运被命运牵引着,向南向北,随波逐流。在故乡桑梓的土地上我们并不常见,但是一旦远游万里
沅州舟中 数载风尘苦,今兹返旧林。 那堪双鬓影,又照五溪深。 水曲帆徐渡,山高日易沈。 滩声已呜咽,莫更听猿吟。 解析: 沅州舟中:这首诗是诗人在经过长期的风尘仆仆后,回到了他曾经熟悉的家乡。诗的开头“数载风尘苦,今兹返旧林。”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艰辛生活的回顾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那堪双鬓影,又照五溪深。 水曲帆徐渡,山高日易沈。 滩声已呜咽,莫更听猿吟。 赏析:
清甘肃秦安人,字晓峰。 光绪六年进士,官编修。 转御史未一年,上六十余疏。 因言慈禧太后号为归政而遇事牵掣,革职充军,直声震朝野。 三十四年,起授内阁侍读,充京师大学总教习。 辛亥革命后,隐居不出。 有《四书讲义》及诗文集。 生卒年:
朱麟应,清代秀水(今浙江嘉兴)举人,字梧巢,号潜起。他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而闻名,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以下具体介绍: 1. 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朱麟应生于乾隆年间,初名振鳞,字潜起。他的籍贯是浙江秀水,即现在的嘉兴地区。 - 科举生涯:朱麟应在乾隆庚午年通过科举考试,成功中举人。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 诗歌贡献 -
安骏命是清代的诗人。 字听之,无锡人。他的作品集名为《古香斋草》,其中包含了他的诗文作品。安骏命的诗歌创作跨越了清代多个时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湖南新宁人,字岷樵,一字常孺。 道光十七年举人。 在籍练乡勇,镇压当地雷再浩起事,授知县,以丁忧去官。 咸丰初练乡兵,号楚勇,解桂林之围,旋于蓑衣渡袭击太平军,致南王冯云山伤重而亡。 又驰援长沙,入城劝发兵阻太平军北上要道,时不能用,三年,授湖北按察使,寻受命东进,帮办江南军务,至九江,闻南昌被围,率兵回援,解围后擢安徽巡抚。 守庐州。 咸丰三年十二月城陷,投水死。 谥忠烈。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