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豫章城,势危如累卵。
千钧拌一掷,此生分不免。
故人邹与郭,建义集楚产。
先后赴重围,吾死获少缓。
谁知险方出,逆焰倏西燀。
巍巍半壁山,孰使豺虎满。
坐令长江险,千里失扃管。
赴救既惭迟,周防尤愧晚。
艰虞襄汉深,辛苦蕲黄远。
死生寄戎马,性命实危浅。
郭侯忽告别,临歧重缱绻。
道途有荆榛,何乡是夷坦。
凉秋风雨多,中夜离愁绾。
来生会有期,今生各黾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写他在黄陵(今湖南永州)道上与同乡郭筠仙告别时的感怀。全诗共八句,内容深刻而富有哲理。

第一句“我入豫章城”,描绘了诗人进入豫章城的情境,豫章即今江西南昌,这里地势险要。
第二句“势危如累卵”,形象地比喻自己的处境,如同堆积起来的蛋蛋一样危险。
第三句“千钧拌一掷”,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力感,千钧之重,只能轻轻一掷。
第四句“此生分不免”,表明了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接受现实。
第五句到第八句,分别描述了郭筠仙和邹与郭两位故人的情况,他们分别在战斗中被围困,但最终得以脱险。诗人对此感到庆幸,同时也为自己的困境感到担忧。
第九句“谁知险方出”,表达了对郭筠仙等故人的感激之情。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做出了贡献。
第十句“逆焰倏西燀”,形容敌人的炮火凶猛,形势十分危急。
第十一句“巍巍半壁山,孰使豺虎满”,表达了诗人对敌人势力强大的担忧,他们可能已经控制了半个中国。
第十二句“坐令长江险,千里失扃管”,形容了由于敌人的进攻,长江一带变得险象环生,人们失去了安宁的生活。
第十三句到第十八句,诗人回顾了自己在豫章城的经历,感叹自己的遭遇和未来的命运。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但也表示要努力前行,不负韶华。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