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渺人间,衡岳矗天半。
茫茫高与深,妄测真可叹。
先生廊庙珍,宁比白珩玩。
延裕下水船,叔夜广陵散。
有如大国楚,曹桧谁等伴。
才高心转下,吐纳师公旦。
叔季俗浇薄,喷饭堪满案。
鸴鸠抢榆枋,井底蛙声乱。
贤者不可测,无垢躬自盥。
几带勒箴铭,韦弦砭急缓。
庶几忠恕心,家学参一贯。
行当位夔龙,为世起贪懦。
春和美阳泽,万物归炉炭。
功成湘水上,松竹款山馆。
嗟余亦嵚崎,世熊羞冷暖。
感君缠绵意,勉歌发笑粲。
洞庭渺人间,衡岳矗天半。
茫茫高与深,妄测真可叹。
译文:洞庭湖宽广无垠,高耸入云的衡山矗立在天地之间。形容景色高耸入云,令人惊叹不已。
注释:洞庭湖,又称洞庭水、湘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是长江水系的重要部分,面积27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4米,最大蓄水量290亿立方米。
衡山,又名南岳、南山、寿南山、南神等,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相传为帝王封禅祭地之场所,有七十二峰,主峰祝融峰为衡阳“雁城”四颗星中的一颗。
赏析:这两句诗以宏大的洞庭湖和高耸入云的衡山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洞庭湖的辽阔无垠让人感到震撼,而衡山的高大挺拔则让人心生敬畏。这种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联:
先生廊庙珍,宁比白珩玩。
延裕下水船,叔夜广陵散。
译文:先生您作为国家栋梁,其才华和品德堪比古代名臣;延裕先生如同下水船只般稳健前行,叔夜先生则如广陵散般飘逸洒脱。
注释:廊庙,泛指朝廷或官府。白珩,古代一种美玉,比喻美好的品德。
延裕,即张延裕(约公元1680年-1735年),字次青,号松崖,河南开封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松崖诗集》。
叔夜,即嵇康(公元224年-263年),字叔夜,东晋谯国铚(今安徽濉溪)人(一说山东临沂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两位文人的描述,赞美了他们的才华和品格。张延裕被誉为国家栋梁,其才能和品德堪比古代名臣;而嵇康则被誉为逸士高人,他的才华和品格如同广陵散般飘逸洒脱。这些赞美之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这两位文人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两句诗也揭示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联:
有如大国楚,曹桧谁等伴。
才高心转下,吐纳师公旦。
译文:就像强大的楚国一样,曹桧这样的小人又怎能与之相匹敌?您的才智出众,心胸开阔,犹如孔子那样博学多才。
注释:大国楚,指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强大著称。曹桧,即秦桧(公元1090年-1155年),字元直,号晦庵,北宋末至南宋初年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因反对金朝侵略而受到宋高宗的赏识,后成为宰相。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赞美了诗人的才华和心胸。将诗人比作强大的楚国,意在表达诗人的卓越才能和影响力;而将诗人比作孔子,则是对其博学多才的赞赏。这两处比喻既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和骄傲,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认可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敬仰,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联:
叔季俗浇薄,喷饭堪满案。
鸴鸠抢榆枋,井底蛙声乱。
贤者不可测,无垢躬自盥。
几带勒箴铭,韦弦砭急缓。
庶几忠恕心,家学参一贯。
行当位夔龙,为世起贪懦。
春和美阳泽,万物归炉炭。
功成湘水上,松竹款山馆。
嗟余亦嵚崎,世熊羞冷暖。
感君缠绵意,勉歌发笑粲。
译文:晚唐时期,世俗风气逐渐变得浅薄,令人厌恶;鸴鸠争夺榆树的支撑,井底蛙声此起彼伏。贤者的内心难以捉摸,但君子会亲自清洗自身;几上刻着劝诫的箴言,韦弦可以用来调节急缓。虽然希望做到忠诚和宽恕,但家中的教育却未必能达到一致。将来定要像夔龙一样辅佐君主,为世间扫除贪懒之辈;春天温暖时万物都归于温暖的阳光照耀之下;功业完成后就到湘水之畔,那里有松树和竹子点缀着山馆。我也很坎坷不平,世人对我冷漠无情;感激您的深厚情谊,让我努力振奋精神发出欢笑之声。
注释:叔季,指晚唐时期。鸴鸠,即黄鹂。抢榆枋,争夺榆树的主干。井底蛙声乱,形容声音杂乱无章。叔季俗浇薄,指世俗风气渐趋轻薄。无垢,指清洁。躬自盥,亲自清洗身体。几上勒箴铭,指放在几上的箴言。韦弦砭急缓,用韦弦来调节急缓。庶几,希望如此。忠恕心,指忠诚和宽恕的心。家学参一贯,指家族的教育要一致。行当位夔龙,指将来要像夔龙一样辅助君主治理国家。起贪懦,指扫除贪懒之辈。春和美阳泽,指春天温暖时万物都得到了阳光的滋养。归炉炭,比喻万物都被阳光所温暖照耀。功成湘水上,指功业完成后就到湘水之边享受美景。松竹款山馆,指山馆中有松树和竹子装饰。嵚崎,指坎坷不平。世熊羞冷暖,指世人对我冷漠无情。缠绵意,深厚的情谊。勉歌发笑粲,努力振作精神发出欢笑之声。
赏析:这四句诗通过描绘晚唐时期世俗风气的变化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来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以鸴鸠争夺榆树主干、井底蛙声此起彼伏等现象象征世俗风气的浅薄和混乱,表达了对这种风气的不满和批判态度。同时,诗人也借此暗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被外界影响,而是保持一种独立和坚定的态度。
第五联:
几带勒箴铭,韦弦砭急缓。
庶几忠恕心,家学参一贯。
译文:身上佩带着劝诫箴言的丝带,手中握着调节音律的韦弦;希望能够培养出忠诚和宽恕的心性,让家族教育达到一致和谐的境界。
注释:几上勒箴铭,指放置在几边的箴言箴文。韦弦砭急缓,用韦弦来调节音律的急缓。庶几忠恕心,期望自己能够培养出忠诚和宽恕的心性。家学参一贯,指家族的教育要保持一致和谐。
赏析: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以及对家族教育的期望。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教育的认同和支持。这种修身养性的思想和理念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要求,也反映了他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关注和期待。
第六联:
行当位夔龙,为世起贪懦。
春和美阳泽,万物归炉炭。
译文:将来应当成为辅佐君王的大臣,帮助世人去除贪婪和软弱;春天温暖时万物都得到了阳光的滋养。
注释:位夔龙,指辅佐君王的大臣。为世起贪懦,帮助世人去除贪婪和软弱。春和美阳泽,指春天温暖时万物都得到了阳光的滋养。万物归炉炭,比喻万物都得到了应有的关爱和照拂。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辅佐君王大臣的期望和春天时万物得到阳光滋养的景象来表达对国家的关心和美好愿景。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期待春天的到来能够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这种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期待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意识,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积极态度。
第七联:
功成湘水上,松竹款山馆。
嗟余亦嵚崎,世熊羞冷暖。
译文:功成名就后便回到湘水之畔,那里有松树和竹子点缀着山馆;我也坎坷不平,世人对我冷漠无情。
注释:湘水上,指长沙附近的湘江一带。松竹款山馆,指山馆中松树和竹子装饰着的庭院。嗟余亦嵚峦,指我也坎坷不平。世熊羞冷暖,指世人对我冷漠无情。
赏析:这两句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描述诗人功成名后就回到湘水之畔的情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世人冷漠态度的感慨。最后一句则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世人冷漠态度的不满和抗议。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八联:
感君缠绵意,勉歌发笑粲。
译文:感谢您那深情厚意的挽留,我努力振奋精神发出欢笑之声。
注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