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山阴人,入汉军正红旗籍,字伯成,号留村。
贡生。
授萍乡知县。
康熙间,自无锡知县擢福建按察使,又擢巡抚,与总督姚启圣等发兵拒台湾郑氏兵。
官至两广总督,因故降为副都统,旋再遭贬谪,后复原秩。
生平喜与文士交游,诗亦清雅。
有《留村诗钞》、《宋元诗声律选》、《粤东舆图》等。
生卒年:1632-1697
清浙江山阴人,入汉军正红旗籍,字伯成,号留村。
贡生。
授萍乡知县。
康熙间,自无锡知县擢福建按察使,又擢巡抚,与总督姚启圣等发兵拒台湾郑氏兵。
官至两广总督,因故降为副都统,旋再遭贬谪,后复原秩。
生平喜与文士交游,诗亦清雅。
有《留村诗钞》、《宋元诗声律选》、《粤东舆图》等。
生卒年:1632-1697
重台 携将清兴陟重台,白社何缘共举杯。 殿角微风驱暑去,峰头斜日剖云来。 数株宝树迎人立,几片昙花向佛开。 倚遍石阑寻妙句,钟声已过碧山隈。 注释: 携将清兴陟重台:带着清凉的心情登上了高高的重台。携将清兴,意为带着清凉的心情;陟,登,登上;重台,指高高的楼台。 白社何缘共举杯:与白社的朋友为何要一起举杯畅饮呢?这里用“白社”代指朋友,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朋友们一同欢聚的愿望。 殿角微风驱暑去
【注释】 舟次浔州:在江西省,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瘴雾:指瘴气弥漫的云雾。蛮烟:指山中瘴气的烟雾。幻语:神话故事或传说。獠洞:传说中獠人的居住地。蜑船:南方沿海一带的小船。遐荒:遥远的荒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连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作者从岭南经过广西到江西九江,途径浔州(今广西贵港)时写下此诗。 首联写旅途所见之景:“行尽粤东路,粤西又一天。”说的是自己沿着粤东一路南下
这首诗是和友人韵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1. 荒城落日空千堞,堞外秋飞燕影双。 - “荒城”指的是废弃的城市,可能因为战争或自然灾害而荒废。 - “落日”指的是太阳快要下山的景象。 - “空千堞”中的“千堞”指的是古代城墙上用于防御的箭楼或垛口。 - “堞外”指的是城墙外侧,也就是城墙之外。 - “秋飞燕影双”描述了秋天时燕子飞翔的情景。 2. 几片残霞归暮岭,无边黄叶下寒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大致梳理一下,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字词来分析。 “电”通“点”,意为“点缀”,“开眼界”即开阔视野之意,“咫尺辨沧溟”意为在咫尺(极短的距离)间分辨出辽阔的海洋。 “日照沙边赤,春生岛外青”一句中,“日照”“沙边”“赤”等关键词都为名词,是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日照”“沙边”“赤”都是描写阳光照耀之下沙滩的颜色
海口八字山炮台 并马登临际,重云黯未开。 班师存旧垒,遗策问荒台。 蜃气因风散,涛声挟雨来。 筹边劳指顾,端藉出群才。 注释: - 海口:海口市,位于中国海南省。 - 八字山:位于海口市,以山峰形状似“八”而得名。 - 并马登临际:形容登上八字山时的雄壮景象。 - 重云黯未开:天空中乌云密布,但尚未完全散去。 - 班师存旧垒:指战争结束后,士兵们仍驻守在旧的营垒之中。 - 遗策问荒台:留下策略
江上有感 雨洒江村暮,寒烟下钓矶。 饥鸢掠水去,老牸负云归。 猺獠仍顽梗,风谣各是非。 慨然行古道,任与世情违。 注释 - 雨洒江村暮:雨水落在江边的村落中,黄昏时分。 - 寒烟下钓矶:寒冷的烟雾缭绕在钓鱼的小岛之上。 - 饥鸢掠水去:饥饿的鹰扑打着翅膀飞离水面。 - 老牸负云归:年迈的老母牛背负着云雾回家。 - 猺獠仍顽梗:猺和獠仍然是顽固不化的人群。 - 风谣各是非
朱载震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东浦集》闻名于世。 朱载震生于1642年,卒于1707年,字含晖,又字悔人,号东浦。他在清代中叶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生平和作品都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浙江山阴人,入汉军正红旗籍,字伯成,号留村。 贡生。 授萍乡知县。 康熙间,自无锡知县擢福建按察使,又擢巡抚,与总督姚启圣等发兵拒台湾郑氏兵。 官至两广总督,因故降为副都统,旋再遭贬谪,后复原秩。 生平喜与文士交游,诗亦清雅。 有《留村诗钞》、《宋元诗声律选》、《粤东舆图》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