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伦瀚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初到黄鹤楼时,当时诗人正处在一种既兴奋又感伤的矛盾心情中,因此他笔下的景色也显得特别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首联“黄鹤高楼耸碧空,晴川杰阁汉阳东”,点明题意,为下文作铺垫;颔联“云吞夏口三秋雨,帆挂天门半夜风”写景状物,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面风云变幻的画面;颈联“城郭夹江悬一镜,山川分势走长虹”,运用比喻手法,把长江比作一面镜子,把周围的山峦比作一条长虹,形象生动
诗句: 雪里征裘探早春,冲寒匹马入京尘。当年识面非因贵,到老论心更乐贫。 译文: 雪花覆盖的寒衣探索着春天的早春气息,我冒着刺骨寒风骑着马进入京城的尘埃中。 我们曾经相识,不是因为地位或财富,而是因为彼此的心。 阅尽世间沧桑,我深知松树坚韧不拔的节操,隐居山间却怀抱鹤的精神自由。 时光匆匆,白发三千丈,多少次的相逢又带来了新的机会。 注释: - 戊寅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注释】 固关:即固县,位于今陕西长武东北。 三秦:指秦地的三个郡:西、南、北三面。 两晋:指西晋和东晋。 【赏析】 《早发固关》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在长安时所作。当时诗人被排挤于朝廷之外,过着飘泊生活,此诗是他流放夜郎途中经过固关时写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雄关的壮阔景色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激愤之情。 第一段: “路入雄关草木秋,幽州迢递度并州。”
【注释】 忆信:怀念书信。 西风边日黯山光,渐觉交秋气侯凉:西边的风,日色黯淡,秋天的气候使人感到寒冷。 塞北身当风雨际,城南家在水云乡:自己身在塞北,正处在风雨中,家乡在南方的水云间。水云乡:指江南水乡。 音书又是经旬隔,魂梦新知入夜长:书信又已隔了十多天,梦中见到的人还是那么年轻,一见面就入了深夜。 遥忆捣衣砧上月,应怜边客见如霜:我遥想那捣衣声,砧头上的月光,一定也很凄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赏析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进行赏析。 首联:纷纷猎骑带禽归,应识诗囊与众违。猎骑带着猎物归来,众人会知道诗袋与众不同; 颔联:马上吟怀随嶂远,月中笔阵逐鸿飞。马上吟诵着怀抱,像跟随山峰那样遥远;月光映照下挥笔疾书,如追逐大雁般迅速; 颈联:寒生红叶霜千树,梦绕青镫火一围。秋风吹过满山红叶,霜花洒满了整个树林。梦中缠绕着青灯的影子,火光在周围摇曳; 尾联
【注释】 1. 元明宫:今北京故宫,明朝时称紫禁城。 2. 扪萝:攀援。 3. 仙缘:神仙的缘分,指与神仙相会。 4. 玉箫:古代用玉制的吹奏乐器。 5. 吹澈:把声音吹到极远。 6. 海天秋:指秋天,这里指夜空,因为秋天的天空是蓝的,像海一样。 【译文】 攀爬了几次藤蔓才到达山顶,九月一日登上旧地续写游玩。 意外的奇遇如同诗中的幻境,眼前风景画也难以收尽。 白云跨过分属两水的山涧
【注释】 方吉人:即方子公,北宋诗人。扈从:随从皇帝出行。木兰:指木兰山。有怀:思念。却寄:回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同僚的赠诗。首联“忆昔叨陪扈从时,青山曾画亦曾诗。”回忆过去曾陪从皇帝出巡,那时的青山也曾经被画家描绘过,并且还曾被诗人咏唱过。“曾”字写出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念和怀念。颔联“云中帐殿烟为幕,雪里松林玉作枝。”描写的是出巡的壮丽景象,帐篷在云雾缭绕中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见惯他乡月,宁知此夜长。 - 注释: 习惯了他乡的月亮,不知道这个夜晚特别漫长。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中秋之夜的深切怀念。在异乡他乡,每逢中秋佳节,看到的是其他地方的月亮,没有意识到家乡的月亮格外明亮,也更加圆满。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家书经半载,客梦近三湘。 - 注释: 家人的消息已经半年没有收到,而我的梦境仿佛已经接近遥远的三湘。
【注释】 料峭:寒冷。东风连日未开门:东风连续多天没有吹开我的门,指病中无聊。 渐添:渐渐增加。芸香细:指药香。 小沸:小沸腾。垆涛:火炉的热气。温:热和。 破梦邻鸡交午唱:梦中听到邻居家母鸡交尾的声音,交午是鸡叫的时令,这里借代鸡鸣。 絮怀:纷乱的心情。归雁过云喧:归雁飞过时,云朵喧响。 二竖:两个疾病缠身的人。浑无赖:全然没有赖皮。 顿:突然之间。休文兴莫论:休文是指梁武帝萧衍
【注释】桐柏山:在河南省南阳市南,有桐柏观。寒岩:指桐柏观旁的寒岩山。琼台:仙台。肩舆:轿子。松火:松明。溪外照:指松明照溪流。禅关:禅门。 【赏析】此诗是诗人游览桐柏观后的即兴之作。首联写诗人日日看山,觉得看不够,于是又到桐柏观去欣赏那幽静胜景,意谓山虽美而不足尽,故要另寻幽胜。颔联写诗人从桐柏观出发,肩舆破晓穿云而出,拄杖踏月而归的景象。颈联写诗人在松明下照溪流、禅关深锁时才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