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边日黯山光,渐觉交秋气侯凉。
塞北身当风雨际,城南家在水云乡。
音书又是经旬隔,魂梦新知入夜长。
遥忆捣衣砧上月,应怜边客见如霜。
【注释】
忆信:怀念书信。
西风边日黯山光,渐觉交秋气侯凉:西边的风,日色黯淡,秋天的气候使人感到寒冷。
塞北身当风雨际,城南家在水云乡:自己身在塞北,正处在风雨中,家乡在南方的水云间。水云乡:指江南水乡。
音书又是经旬隔,魂梦新知入夜长:书信又已隔了十多天,梦中见到的人还是那么年轻,一见面就入了深夜。
遥忆捣衣砧上月,应怜边客见如霜:我遥想那捣衣声,砧头上的月光,一定也很凄凉,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所以连月光都像霜一样冷了。
【赏析】
《忆信》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作者身居边地,远隔千里与家人音讯隔绝,而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不禁想起远在水云之乡的家人和自己的情思,以及他们对自己的牵挂和思念。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贯穿,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别致。首两句“西风边日黯山光,渐觉交秋气侯凉”,以“西风”、“边日”写边关秋日的景象,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黯山光”三字则点出了天气的变化和秋天的到来;次两句“塞北身当风雨际,城南家在水云乡”,进一步描绘出边关生活的艰苦和对家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水云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四句“音书又是经旬隔,魂梦新知入夜长”,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与家人相隔千里,音书不通,只能通过梦境来寄托相思之情。而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夜深人静时,还常常梦见家人的身影,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两句“遥忆捣衣砧上月,应怜边客见如霜”,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切之情。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捣衣砧上的月光,象征着家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明月一般明亮、皎洁,让人难以忘怀。而这种思念之情又如同霜花一般冷酷、无情,让人倍感凄凉。
整首诗构思精巧别致,情感真挚感人,语言优美流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