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将清兴陟重台,白社何缘共举杯。
殿角微风驱暑去,峰头斜日剖云来。
数株宝树迎人立,几片昙花向佛开。
倚遍石阑寻妙句,钟声已过碧山隈。
重台
携将清兴陟重台,白社何缘共举杯。
殿角微风驱暑去,峰头斜日剖云来。
数株宝树迎人立,几片昙花向佛开。
倚遍石阑寻妙句,钟声已过碧山隈。
注释:
携将清兴陟重台:带着清凉的心情登上了高高的重台。携将清兴,意为带着清凉的心情;陟,登,登上;重台,指高高的楼台。
白社何缘共举杯:与白社的朋友为何要一起举杯畅饮呢?这里用“白社”代指朋友,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朋友们一同欢聚的愿望。
殿角微风驱暑去:宫殿的角落吹拂着微风,驱散了夏天的暑气。殿角,指宫殿的角落;微风,指轻轻吹过的风;驱暑去,意为赶走炎热的暑气。
峰头斜日剖云来:山峰的顶端斜射进来的阳光如同刀割般地划过天空。峰头,指山峰的顶端;斜日,指斜射的太阳;剖云来,意为从云层中穿出。
数株宝树迎人立:几棵宝树在欢迎人们的到来。数株,指数不清的树木;宝树,指珍贵的树木;迎人立,意为欢迎人们的到来。
几片昙花向佛开:几朵昙花向佛像开放。昙花,一种美丽的花朵;向佛开,意为向着佛像开放。
倚遍石阑寻妙句:倚遍石栏杆,寻找美妙的句子。倚遍,意为一遍遍地倚靠;石阑,指石头栏杆;寻妙句,意为寻找美妙的句子。
钟声已过碧山隈:钟声已经飘过了碧山的山脚。钟声,指寺庙里敲响的钟声;碧山隈,指碧绿的山脚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和欣赏自然风光的作品。诗人以清兴为引子,带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登上了一座高高的楼台。在这里,诗人不仅看到了宫殿、山峰等景物,还感受到了清风、斜阳等自然元素的影响。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这座楼台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看到了宫殿的角落吹拂着微风,赶走了夏日的炎热;也看到了山峰顶端斜射下来的阳光如刀割般地划过天空。这些细节的描写都使得整座楼台显得更加生动而有趣。
除了对楼台景色的描绘之外,诗人还关注到了身边的其他事物,如数株宝树、几片昙花等。这些景物虽然微小,但它们的存在给诗人带来了惊喜和感动。宝树迎人立,意味着它仿佛在欢迎人们的到来;昙花向佛开,则让人联想到佛教的庄严与祥和。
最后一句“倚遍石阑寻妙句,钟声已过碧山隈”,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倚遍石栏杆,寻找美妙的句子,却发现钟声已经飘过了碧山的山脚。这种突然的变化让他感到有些失落,但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和友情。
这首诗通过对清兴登山的描述和对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