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晦,明代诗人,字孔昭,号吾野先生,生于1524年,卒于1590年,是明朝中后期福建惠安的布衣诗人。
黄克晦出身军户家庭,家境贫寒,却并未放弃读书上进。他最终成为了才学丰厚、诗书画三绝的文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福建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黄克晦,明代诗人,字孔昭,号吾野先生,生于1524年,卒于1590年,是明朝中后期福建惠安的布衣诗人。
黄克晦出身军户家庭,家境贫寒,却并未放弃读书上进。他最终成为了才学丰厚、诗书画三绝的文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福建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梦游武当山怀郧阳江使君 祝融奠朱方,五岳有定目。 胡不以嵾山,并列而为六? 夜梦登其巅,游气承我足。 千峰历崄巘,如车走平陆。 上为帝者居,星辰缠其麓。 峥嵘羽人宫,参差遍岩谷。 中有不死人,终岁茹草木。 授我鸟迹书,奇文不可读。 鸡鸣忽焉寤,惋叹泪相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梦中游览武当山时所写下的,表达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以梦为线索,描绘了武当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
诗句释义 1. 江行 - 江风来自北:描述的是江风从北方吹来,可能意味着天气寒冷或者有北方的客人。 - 弭棹江水南:弭是停止之意,棹是划船的工具,这里指在江边停下船只。 2. 白浪聒不息 - 白浪聒不息:形容波浪连绵不断,声音巨大,给人以持续不断的噪音感。 3. 游气昏空潭 - 游气:流动的空气,可能指江上或水面上的雾气。 - 昏空潭:形容空气与水面相接处的景象模糊不清
诗句输出: 感时 繁霜凋草木,溪谷正悽恻。 玄冥惨不舒,改岁固云逼。 万物各有因,盛衰迭今昔。 宁见武安门,犹纳魏其客。 译文注释: 繁霜降临大地,草木开始凋零,溪谷也显得凄凉而悲伤。 寒气弥漫,天地间似乎都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新一年的来临仿佛是迫在眉睫的困境。 世间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原因,它们的盛衰更替就像今天的过去和明天的来临。 谁能见到武安门下,还能像当年一样接纳魏其侯的门客? 赏析:
涵虚阁观摘荔支 荔树阴阴绕水滨,入门呼脱白纶巾。 林中仰面惟看鸟,树杪闻声始觉人。 傍手柯条初散彩,离枝香色正含新。 玉盘冰水龙珠满,虚阁高谈不厌频。 【注释】 “荔树”句:荔枝树郁葱葱地环绕在小河边。 “仰面”句:抬头望着树上的鸣禽。 “傍手”句:荔枝树旁的树枝刚被风吹开露出一点嫩芽。 “离枝”句:荔枝花的颜色正鲜艳可爱。 “玉盘”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答好此题,先要对全诗有一个整体感知,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微茫星月下江乡”是说夜已三更,星星月亮都隐没了,只有江乡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朦胧而美丽。“三十六湾江水长”是说三十六个弯弯曲曲的湾,蜿蜒曲折,江流很长。这两句写景,交代环境,为后文舟人借问及乘船出洪塘作铺垫。“夜半舟人相借问”是说夜里,船夫借询问以了解情况。“好风日出到洪塘”是说顺风行船
【注释】:五虎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五虎:指五座山峰,即马鞍山、鸡笼山、独秀峰、黄池峰、茅山。五虎蹲:形容山峰如蹲坐的五只老虎。旧国门:古时的城门。无诸:春秋时吴国大臣,封在乌程(今浙江湖州)。这里泛指故国。萧萧:风声。昏:昏暗。 【赏析】: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景。首句写马鞍山、鸡笼山、独秀峰、黄池峰、茅山等山峰屹立不动,好像五只老虎一样。次句写这些山脉的后面,就是昔日吴王建都的地方
注释: 越王城:指浙江绍兴。 九山分:指会稽山(又名越山)在绍兴城南,有九座山峰。 三山翠入云:指山上树木葱郁,云雾缭绕。 山下有山看不得:意指山高不见底,使人望而生畏。 奴从何处可逢君:意为我如何才能遇到你? 赏析: 《少年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追求。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首句“越王城里九山分”,描绘了越王城中的景色
【注释】 南台:指古代的南岳衡山。墨未浓:笔势未尽,意犹未尽的样子。白龙:指白龙潭。传说有白龙居住,潭水清澈如镜。解说当年事:指点当年发生的事情。台下分明有白龙:意思是台下的水流分明像一条白龙。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以“云起”、“雨暗”、“篙师解说”等几个关键词为线索,写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云起南台墨未浓”,是说在云气升腾的时候,南台上的天空还显得有些暗淡,墨色尚未完全渲染开来
注释:在渡口相送,我被雨水淋湿了全身的衣裳。傍晚时分,我仍然思念着远方的人,不愿放下帐子。潮水虽然说没有信使回来,可是船却有两天才回来一次,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赏析:诗中的“少年行”是诗人自题的小标题,意即《少年行》之歌。此诗是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赠别之作。 首句“渡头相送一沾衣”,写的是送别的场景,“沾衣”是写诗人被雨淋湿了的衣服。诗人在渡口与朋友惜别,被大雨淋得衣服湿透了。“一沾衣”
注释: 苦竹渡边苦竹枝,常思岭下常思谁。 奴自不言谁得会,江风江雨自应知。 译文: 苦竹渡边苦竹枝,常思念岭下的那个人。 我不说是谁得到了我的心,江上的风风雨雨自然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女子的深情告白,表达了他对她的思念和牵挂。诗中“苦竹渡边”指的是一个偏僻而幽静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苦竹”则暗示了这位女子的性格特征,可能是坚韧或者不易接近
明四川内江人,字孟静,号大洲。 以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 文章雄快。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编修。 迁国子司业。 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 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 为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 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嵩夺职。 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 卒谥文肃。 有《文肃集》。 生卒年
黄克晦,明代诗人,字孔昭,号吾野先生,生于1524年,卒于1590年,是明朝中后期福建惠安的布衣诗人。 黄克晦出身军户家庭,家境贫寒,却并未放弃读书上进。他最终成为了才学丰厚、诗书画三绝的文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福建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湖广竟陵人,字伯敬,号退谷。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授行人,历官南京礼部主事。 租秦淮水阁读史,记其心得为《史怀》。 官至福建提学佥事。 其诗矫袁宏道辈浮浅之风,幽深孤峭流于镵削。 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诗归》、《古诗归》,以此得大名,时称“竟陵体”。 晚逃于禅。 另有《诗合考》、《毛诗解》、《钟评左传》、《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宋文归》、《周文归》。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