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广竟陵人,字伯敬,号退谷。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授行人,历官南京礼部主事。
租秦淮水阁读史,记其心得为《史怀》。
官至福建提学佥事。
其诗矫袁宏道辈浮浅之风,幽深孤峭流于镵削。
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诗归》、《古诗归》,以此得大名,时称“竟陵体”。
晚逃于禅。
另有《诗合考》、《毛诗解》、《钟评左传》、《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宋文归》、《周文归》。
生卒年:1574-1624
明湖广竟陵人,字伯敬,号退谷。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授行人,历官南京礼部主事。
租秦淮水阁读史,记其心得为《史怀》。
官至福建提学佥事。
其诗矫袁宏道辈浮浅之风,幽深孤峭流于镵削。
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诗归》、《古诗归》,以此得大名,时称“竟陵体”。
晚逃于禅。
另有《诗合考》、《毛诗解》、《钟评左传》、《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宋文归》、《周文归》。
生卒年:1574-1624
夜深人静时,落叶纷飞于山径,草堂内却无一人归来。 寂静的夜晚,砌花在月光下低声泣诉着凉露的清凉,而篱边的狗儿则似乎在回味着残辉中的温馨时光。 寒霜已至,屋外一片明亮;炊烟袅袅升起,村落更显得幽微。 不知不觉已是秋日深处,邻家的舂米声传来,打破了这宁静的夜晚。 注释: 1. 落叶:指秋天落下的树叶,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景象。 2. 草堂:古代的一种住宅类型,通常指文人雅士居住的地方。 3. 砌花
诗句注释 1 墙壁固吾分:指海棠的根紧紧扎在墙壁上,仿佛是它与墙壁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2. 烟霜亦是恩:海棠在烟雾和露霜中生长,这些自然条件对它来说也是一种恩赐。 3. 光轻偏到蒂:阳光轻柔地照射在海棠花的花瓣上,使其更加鲜艳夺目。 4. 命薄幸馀根:虽然命运不济,但海棠依然坚韧地生存着,留下了一些残存的根部。 5. 笑泣谁能喻:海棠的美丽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解析】 题中“归帆犹带别时霜,道路无多计日长”是第一、二句。 “归帆”是归家之帆,“霜”是寒霜,指船行途中仍披霜雪,说明时间已很长了,诗人的行程很艰难。 “道路无多”“计日长”,表明诗人旅途遥远,时间漫长。诗人在舟中,望见两岸山色,一片银白,映照在江面上,分外明净。 “游尽未残山雪影,到迟堪待涧梅香。” “游尽”是说游览完毕,“残”是说还残留一点,“到”是到达的意思,“堪待”就是等待。
【注释】 集净业寺:在今四川新都县。 如此匆匆际:指时间过得很快。 禅栖肯再来:意为出家人的禅居生活不肯再回来了。 曾无三日隔,又见数花开:意思是曾经没有三天的时间了,又看到几次开花了。 童负桃笙至,僧笼菜甲回:意思是孩子们背着桃花扇子来了,僧人用菜篮子装着竹笋回来了。 出门拚一宿,无复候人催:意思是出门去拼一晚,不再有人催促我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寺庙生活的闲适诗。首句“如此匆匆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江楼夕望招客》。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译文: 汨流河驿 - 汨流,指汨罗江。驿,古时传递公文、行人休憩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汨罗江边建了一座驿站”。 叶减秋无几 - 叶,指树叶。减,减少。秋,指秋天。几,指多少。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来临,树叶渐渐稀疏”。 流深月不难 - 流,指水流。深,指深广。月不难,指月亮明亮。这句诗的意思是“深秋的夜晚,明月依然皎洁”。
【注释】 暮春:指初春时节。水仙花:又名凌波仙子,是一种多年生球茎植物。 万花如焰柳如烟:比喻水仙花的花朵像火焰一样明亮,而柳叶似烟雾一般轻盈飘渺。 常恐冰绡畏不前:担心冰绡(即冰清玉洁的美玉)会因害怕而不敢前进。 曾:曾经,过去。 入火不能然:比喻水仙花虽然能承受高温,但并不是说它不怕热,而是说明它能在炎热中生存而不被烧焦。 【赏析】 此诗以水仙花为题,诗人通过对水仙花不畏严寒、不惧酷暑
暂霁 重阳无不雨,况作蜀山行。 已经走过了许多险峰,刚遇到半天晴朗天气。 峡中寒冷偏能显出色彩,江水晚来更显得声音多。 虽然还有阴云蔽日的时候,但心魂也暂时清爽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期间的旅行经历。首句"重阳无不雨"表明在重阳节期间,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有雨,这是对重阳节天气特点的描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天气的无奈和接受
【注释】 1. 兹为楚蜀门:这即是楚地和蜀地之间的门户。兹,这、此。 2. 喉舌:比喻关键之地。 3. 陵谷于焉始:这里指山陵和山谷开始形成。 4. 高低相向奔:形容地势起伏跌宕的山峦相互追逐。 5. 众灵难自住:众神灵难以长久居留。 6. 三峡尔何尊:你为什么要尊奉长江呢? 7. 也学江流下,滔滔归一源:我也像大河一样,滔滔不绝,归于大海。 【译文】 群山万壑奔赴着荆门,
【注释】 仰接:仰望。 笋峰:山峰如竹笋般尖耸,形容山势陡峭。 亦识:也知。 险将尽:危险即将过去。 断连:指山间道路被隔断。 俯仰:上下。 自叹:叹息自己。 偏晚:来得较晚。 非关:不是指“门”或“闩”,而是比喻困难、阻碍。 登岱日:指登泰山的日子。 垂手:下垂手臂,形容攀援艰难。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攀登峻峭山峰的所见所感。首句说诗人仰望山峰,但上不去
【注释】物值:物以类聚。同时:同一时间,同一天。妒亦宜:也值得嫉妒。梅花今见子离离:今天看到梅花开得那么美丽。子:你。离离:鲜艳美好的样子。相逢:相遇。洞口:指水仙洞中。千红:万紫。素影:洁白的花影或花的素色影子。君:我。 赏析: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作者在水仙洞中偶遇一位女子。她容貌姣好,与水仙花一样洁白、芬芳。两人一见钟情,但彼此不知对方是何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佳人的爱慕之情。全诗语言优美
明四川内江人,字孟静,号大洲。 以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 文章雄快。 嘉靖十四年进士。 授编修。 迁国子司业。 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 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 为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 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嵩夺职。 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 卒谥文肃。 有《文肃集》。 生卒年
黄克晦,明代诗人,字孔昭,号吾野先生,生于1524年,卒于1590年,是明朝中后期福建惠安的布衣诗人。 黄克晦出身军户家庭,家境贫寒,却并未放弃读书上进。他最终成为了才学丰厚、诗书画三绝的文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福建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