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匆匆际,禅栖肯再来。
曾无三日隔,又见数花开。
童负桃笙至,僧笼菜甲回。
出门拚一宿,无复候人催。
【注释】
集净业寺:在今四川新都县。
如此匆匆际:指时间过得很快。
禅栖肯再来:意为出家人的禅居生活不肯再回来了。
曾无三日隔,又见数花开:意思是曾经没有三天的时间了,又看到几次开花了。
童负桃笙至,僧笼菜甲回:意思是孩子们背着桃花扇子来了,僧人用菜篮子装着竹笋回来了。
出门拚一宿,无复候人催:意思是出门去拼一晚,不再有人催促我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寺庙生活的闲适诗。首句“如此匆匆际”,以时间的急促来反衬出作者对寺庙生活的留恋,表现了他出家后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出家人内心的寂寥感伤。
第二句“禅栖肯再来”中的“禅栖”,指的是出家修行的生活,作者说:“我出家修行已经很久,但出家人的禅居生活不肯再回来了。”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出家之后,对尘世的繁华已无兴趣,一心向佛。
第三句“曾无三日隔,又见数花开”,这句中“数花”指的是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也是作者出家后的心境象征。这句的意思是:曾经没有三天的时间了,又可以看到几朵桃花盛开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四句描写了作者与寺庙里的人和事。“童负桃笙至,僧笼菜甲回”,这里的“童”,指的是孩童们,他们背着桃花扇子来了,和尚用菜篮子装竹笋回来了。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热闹的景象,体现了寺庙里人们的生活氛围。
最后一句“出门拚一宿,无复候人催”,意思是:我出去睡上一宿,不再有人催促我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出家生活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忘与追求,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