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如焰柳如烟,常恐冰绡畏不前。
曾在水边衣不湿,可知入火不能然。
【注释】
暮春:指初春时节。水仙花:又名凌波仙子,是一种多年生球茎植物。
万花如焰柳如烟:比喻水仙花的花朵像火焰一样明亮,而柳叶似烟雾一般轻盈飘渺。
常恐冰绡畏不前:担心冰绡(即冰清玉洁的美玉)会因害怕而不敢前进。
曾:曾经,过去。
入火不能然:比喻水仙花虽然能承受高温,但并不是说它不怕热,而是说明它能在炎热中生存而不被烧焦。
【赏析】
此诗以水仙花为题,诗人通过对水仙花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坚韧不屈的特性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花的喜爱以及赞美之情。
首句“万花如焰柳如烟”,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水仙花和柳叶的形态特征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画卷之中。其中,“万花”指的是各种美丽的花朵,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火焰一般热烈;“如焰”则形象地表达了它们的明亮特点。而“柳如烟”则是形容柳叶轻盈飘逸,如同烟雾一般朦胧而悠扬,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第二句“常恐冰绡畏不前”,则转而表达出对于水仙花不畏严寒的态度。这里的“冰绡”比喻了水仙花的坚韧和纯洁,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一样珍贵。而“畏不前”则意味着水仙花不会因为寒冷而退缩不前,相反,它会勇敢地迎难而上,展现出自己的美丽与坚韧。
第三句“曾在水边衣不湿”,更是直接描绘了水仙花的耐寒特质。这里的“水边”暗示了水仙花生长的环境——通常是在池塘或溪流旁,这些地方往往温度较为恒定且湿润。而“衣不湿”则形象地表达了水仙花在寒冷的环境中仍能够保持清新脱俗的品质。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水仙花的赞美之情——它们不仅美丽动人,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质。
最后一句“可知入火不能然”,则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花的耐热能力。这里的“入火”可以理解为在高温环境中经受考验,而“不能然”则意味着水仙花不会因为高温而燃烧或变形。这不仅是对水仙花物理属性的肯定,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季节水仙花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