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粲,原名汪廷珍,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7,卒于公元1827
汪廷珍是清代诗人,字玉粲,号瑟庵。
汪廷珍的一生可谓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还是一位深具艺术修养的诗人。其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时代、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玉粲,原名汪廷珍,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7,卒于公元1827
汪廷珍是清代诗人,字玉粲,号瑟庵。
汪廷珍的一生可谓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还是一位深具艺术修养的诗人。其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时代、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诗句: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 译文: 三年的灯光辉映着这繁华的都城,原本期待着在这日子里一鸣惊人,如果心中还有一丝偏私的念头,那就像江水一样无法平息; 注释: 1. "三年"指的是作者在金陵生活或工作了三年的时间。 2. "灯火"是指金陵的繁华景象,这里的"灯火"不仅仅是指夜晚的街灯,更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3. "飞腾"在这里是比喻
译文 向谷人祭酒呈上我的诗歌,请求让他回南。 我自怜鱼鸟般的本性,在长安十年漂泊。 拙于升沉的幻境,贫苦中难以安居。 壮志未酬鬓已秋,归乡只梦一灯残。 何日烟波浩渺处,与君把钓竿共游。 注释 1. 送呈谷人祭酒乞养南归: 将这首诗送给谷人祭酒,请求他回南(即回故乡),因为诗中提到“从君把钓竿”。 2. 自怜鱼鸟性,十载客长安: 自怜像鱼鸟一样的天性,在长安(当时的首都)漂泊了十年。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他以苦吟著称,一生穷愁潦倒。其诗多写荒凉枯寂的景象,风格沉郁清淡。 全诗如下: 示孙作 头角峥嵘已长成,之无未识漫咿嘤。 烝尝学拜随人后,枣栗分甘慰我情。 欲勖箕裘愧弓冶,愿无灾难莫公卿。 城南数亩堪勤力,尔牧黄牛尔父耕。 注释: 1. 头角峥嵘: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2. 之无:作者的孙子名。 3. 蒸尝:指祭祀。
汪廷珍是清代诗人,字玉粲,号瑟庵。 汪廷珍的一生可谓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还是一位深具艺术修养的诗人。其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时代、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清代诗人李源,字星钟,生于茶陵(今属湖南省长沙市),是陈绮若的妻子。他以其创作的《星钟诗草》为世人所知,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 李源的生平资料并不详细,其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因此难以对其生平进行全面了解。尽管如此,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在清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地位,这一点从他拥有的作品集——《星钟诗草》可以看出。这部诗草集中收录了若干首作品,反映了李源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情感
清江苏江宁人,字振庵,别字梅村,晚号悔翁、无不悔翁。 幼时家贫习商,后乃力学。 道光二十年举人。 咸丰初,因太平军入南京,逃至安徽绩溪,授徒为生。 后充鄂抚胡林翼幕宾,谋划镇压太平军。 所撰《乙丙日记》,述太平天国典制,颇具史料价值。 晚年授国子监助教衔。 学术初以三礼为主,作《礼服记》等。 后治舆地,补赵一清、戴震注《水经注》,释以当时地名。 另有《南北史补志》、《汉志志疑》、《江宁府志》
清代诗人汪天与,字苍孚,号畏斋。 汪天与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为后世研究清朝诗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汪天与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清代诗歌的风貌,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