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尹,原名查嗣瑮,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52,卒于公元1733,一作1653
清代诗人查嗣瑮,字德尹,号查浦,是查慎行的弟弟。他出生于海宁袁花,与兄长查慎行一同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清初六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坛领袖之一。
查嗣瑮的才华和影响力在其兄查慎行之后愈发凸显,两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交流,还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共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尹,原名查嗣瑮,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52,卒于公元1733,一作1653
清代诗人查嗣瑮,字德尹,号查浦,是查慎行的弟弟。他出生于海宁袁花,与兄长查慎行一同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清初六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坛领袖之一。
查嗣瑮的才华和影响力在其兄查慎行之后愈发凸显,两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交流,还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共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太傅祠 陈书痛比秦庭哭,作赋情同楚奏哀。 已遣长沙忧不返,如何宣室召空回? 身逢明主犹嗟命,天夺中年亦忌才。 此日题诗还下拜,也如君吊屈原来。 【注释】 1. 贾太傅:指贾谊,字长渊,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文帝时任博士,多次上书建议改革弊政,未被采纳,后为梁怀王太傅,因事被削职流放到长沙而死。后人怀念他,在湘江一带建祠立庙,称为贾太傅祠。 2. 陈书:指《吊屈大夫》的奏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明山游记》。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朝烟作雾寒蒙蒙,肩舆似水浮艨艟。 早晨的烟雾如同薄雾一样,朦胧中我乘坐的车如水一般漂浮。 译文:早晨的云雾像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整个山谷,使得视线变得模糊。我坐在马车上,感觉就像在水中飘浮。 2. 风回雾敛忽见路,危桥袅柱三枝筇。 风儿吹散了雾气,我忽然看到了路。一座古老的桥梁横跨在溪流之上,桥上有三个支撑点。 译文
诗句: 积翠浮空不见峰,群峰俱拥万株松。 怪来小驿重关路,忽与千岩万壑逢。 丹壁斜飞千尺练,白云遥送一声钟。 龙眠居士如相识,画我山庄第几重。 译文: 远处的山峰如同被翠绿色覆盖般地浮在空中,仿佛它们真的消失在视线之外。周围的群山都围绕着成千上万棵松树。突然之间,诗人感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片荒凉的山间小路,那里有着无数的山脉和深深的峡谷。在这片壮丽的自然景色中,一道陡峭的红色墙壁斜斜地伸展开来
注释:红桥,即朱雀桥,位于今江苏南京市。 珠帘何处觅三生,寂寞司勋薄幸名。 在红桥的尽头,寻找那珠帘深处的地方。 那里曾是司勋和薄幸的居所。 惟有春风惜杨柳,年年吹绿到芜城。 只有春风懂得怜惜杨柳,它每年都把绿意带到芜城。 赏析:这首诗以红桥为背景,通过描写红桥的景色和风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珠帘何处觅三生”暗示了红桥的尽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朝烟作雾寒蒙蒙,肩舆似水浮艨艟。 风回雾敛忽见路,危桥袅柱三枝筇。 空山闻雷却见日,雨脚已过西南峰。 南峰迎客复送客,出没不受浮云封。 眼看得晴雨亦好,翻覆何足关心胸。 不知何年雷起蛰,满壑幼出千蛟龙。 张髯奋鬣矜爪觜,失地变作𠇗离松。 山田梯水高级级,野碓凿涧寒冬冬。 老农习懒午正睡,一声布谷催春舂。 觉来掬水方洗眼,笑看过客何匆匆。 我来不受尘事役,原与猿鹿相追从。 幔亭锦幄渺何许
清代诗人查嗣瑮,字德尹,号查浦,是查慎行的弟弟。他出生于海宁袁花,与兄长查慎行一同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清初六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坛领袖之一。 查嗣瑮的才华和影响力在其兄查慎行之后愈发凸显,两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交流,还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共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明德,字瘦鹤,号梅窗,善谜学,隶万华「鹤社」,并为「瀛社」社员。 目前对施明德生平所知有限,且与其同时而署名「瘦鹤」之诗人不少,例如黄瘦鹤、东港瘦鹤、姚瘦鹤者,其他如彰化杨守愚(1905~1959)、台中王达德(1897~1957)亦署笔名为瘦鹤。 因此必须根据发表的时间、刊物、团体再做判断,不过,还是有部份无法予以辨识者。 由于施氏为瀛社社员,故以下所收诗作,除已确定为施氏作品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