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述,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五年举人,官昭文、全椒、江都、常熟等知县。
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生卒年:1771-1843
陈文述,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五年举人,官昭文、全椒、江都、常熟等知县。
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生卒年:1771-1843
【译文】 吴宫的花草销声匿迹已久,魏国的山河也不复存在。八极神游于鹤背之凉,悲叹兴亡一杯酒。二客和气如饮醇酒,认为余颇异寻常人。神仙正是吾辈事,江山花月皆前身。仙枣一双香带露,送客分明开户去。云外依稀玉笛声,月白江空不知处。 注释: 1. 黄鹤仙人歌: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黄鹤为题,抒发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2. 吴宫花草销沉久:吴宫,指三国时期的吴国皇宫。花草,指宫中的花卉。销沉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黄鹤高唳仙人游,黄鹤矫翼诗人愁。 - “黄鹤高唳仙人游”描绘了一幅黄鹤在高空中鸣叫,仿佛在游览的景象。“黄鹤矫翼诗人愁”则表达了诗人因看到黄鹤而感到忧愁,可能是因为他想到了离别和孤独。 - 一楼终古江水上,不宜销夏宜延秋。 - 描述了一座楼台位于江水之上,它既不适宜夏季避暑也不宜秋季消夏。这里的“不宜”表明了这座楼台的位置和功能
诗句:君不见辽东丁令威,千年化鹤还归来。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吗?在辽东有一位叫丁令威的仙人,他经历了千年的时间变化,化作一只鹤回到了家乡。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仙人丁令威的传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用“君不见”作为开篇,直接向读者提出一个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诗人以“辽东丁令威”作为引入,为下文作铺垫。这里的“辽东”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日月山铭 青海万里,连山突兀。 一峰切云,出入日月。 麓抱琳宫,阹周帐部。 根蒂搏桑,枝柯骞树。 顾兔东跃,踆鸟西沦。 佛说阿耨,仙言昆崙。 循环继照,叠璧飏采。 何以俪之,曰星宿海。 注释: 1. 青海万里,连山突兀:青藏高原的青海湖边,连绵起伏的高山耸立。 2. 一峰切云,出入日月: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可以穿越日月。 3. 麓抱琳宫,阹周帐部:山峰的山麓怀抱着美丽的宫殿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城头声缓紞紞鼓,楼头响急潺湲雨。秋镫照影读《离骚》,异闻如见周忠武。 城头上鼓声缓慢而低沉,楼上传来急促的雨声。秋灯映照下的影子仿佛在诵读屈原的《离骚》,仿佛能看见周忠武将军的身影。 忠武当年备虎贲,郧襄扼险守荆门。同时功并曹文诏,列镇名齐孙应元。 周忠武王当年担任虎贲勇士,在郧县和襄县之间扼守战略要地,同时他的功绩与曹文诏相齐,在各镇中名声与孙应元相当。
【注释】 1.阿𧞔曲:指《阿房宫赋》。赵璞函娵隅:指赵璞函的《函谷关歌》。杨渊海:指杨渊,字渊海。押不芦:指押不芦草。2.西师:指南朝军队。重袭:多次出兵。制:制服,控制。呼救:向朝廷求救。空劳:白白地浪费。走书币:派人送信求和。3.虎子:指陈虎子。难堪:忍受不了。此日:这一天。言:说。狙公:指陈猒,字虎臣。应悔:应该后悔。4.已卜:已经占卜,指上天的意愿(天心)。眷建康:眷恋建康
诗句释义 1 中夜一峰移突兀:这句描述了夜间山中的一景,山峰在月光下显得特别突出。 - 峰:山之巅或山脊 - 移:移动之意 - 突兀:指山峦高耸、陡峭 2. 山灵解护将军骨:山的神(山灵)为一位将军的遗骸提供保护。 - 解护:解除保护,守护 3. 冠军冢本象祁连:此诗提到的“冠军冢”指的是一个与冠军相关的墓地,而“冠军”在这里特指历史上的某个著名将军。 - 冠军冢:冠军的坟墓 - 像祁连
【诗句释义】 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在南屏山为明朝兵部尚书张忠烈公的坟墓吊唁。 昔为崖山今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从前是在崖山,现在首阳山,都是忠臣,今天都凭吊。 夜深故校潜缚公,从容就义全孤忠:夜里,那些原来的学生偷偷地绑住张忠烈公,让他从容地就义。 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君忠义皆相从:他的学生、参军和船夫,都因为被他的忠义所感动而跟随他。 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坟侧
阿𧞔曲和赵璞函娵隅集中作 东寺花幢梵声起,马蹄逸矣平章死。 千秋遗恨泣韶颜,一片清泠桥下水。 段家九叶擅雄才,亲为梁王百战来。 已见红军归蜀道,俄闻玉女降秦台。 秦台明月夜当午,烛暗双花闻笑语。 苍山岚暖郁朝云,洱海波春蒸暮雨。 雨云暮暮复朝朝,翠被浓香梦不消。 甲帐健儿横铁笛,丁帘侍女按璚箫。 甲帐丁帘行乐地,鱼腹有人传锦字。 鸳鸯独宿亦无憀,屏帷春雨悲捐弃。 七星关外认归程,旧侣难忘故剑情。
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 甲申以后南都亡,鲁王监国先唐王。 钱沈两公已前死,孤臣独有滃洲张。 公心奉鲁兼和唐,丹忱耿耿惟高皇。 颁诏通使礼所有,隆准支派皆天潢。 鲁王兵败入闽境,谁其主者张名振。 唐王前死郑帅骄,饩馈惟修寓公敬。 公心奉鲁乃和郑,海上联军军势盛。 终挟郑师溯江上,一夕烽连京口镇。 上游郡县纷来归,控扼江楚横旌旗。 王师不来郑不走,孝陵云树生光辉。 岂料师熸挂帆去
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谷,号晚翠,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戊戌变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探讨林旭的生平和贡献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他的基本信息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林旭生于1875年,籍贯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他不仅以其诗歌作品而广为人知,还因参与晚清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而被载入史册。这一运动试图通过一系列变革来挽救清朝的颓势,并推动现代化进程
陈文述,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五年举人,官昭文、全椒、江都、常熟等知县。 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生卒年
清浙江钱塘人,字澹人,号江村。 家贫,以监生就顺天乡试,不利,充书写序班。 以明珠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录事。 累迁为少詹事,权势渐盛,与王鸿绪等相结,为郭琇所劾,休致回籍。 旋再召进京修书,仍直南书房。 官至礼部侍郎,未就任而归。 卒谥文恪。 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扈从日录》、《松亭行纪》、《江村销夏录》、《北墅抱瓮录》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