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声缓紞紞鼓,楼头响急潺湲雨。秋镫照影读《离骚》,异闻如见周忠武。
忠武当年备虎贲,郧襄扼险守荆门。同时功并曹文诏,列镇名齐孙应元。
尚书师溃全秦变,青犊西来夜传前。孝宽坚守玉壁城,临淮屡搏中潬战。
初陷欣州继代州,一关宁武据山头。烽烟远震阳方口,炮火频燔镇朔楼。
筒袖兜鍪集飞矢,关门百战将军死。一有妇女尽英雄,赤熛怒郁屯云紫。
张许余威势莫当,贼锋也觉挫踉跄,重兵尚有三重险,诸将宁无半段枪。
但使凭城肯持久,都城定为勤王守。三关破竹九门关,可怜绎络降书走。
万岁山前野火焚,十三陵树黯秋云。几时石椁滕婴墓,留得青山卞壶坟。
百年宰木都成拱,遗民争说将军冢。故垒荒凉箭镞埋,荒祠惨澹弓刀动。
墓前环水接灰河,积雨奔腾卷白波。渐见谯山倾石碣,几同滦水啮前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城头声缓紞紞鼓,楼头响急潺湲雨。秋镫照影读《离骚》,异闻如见周忠武。
城头上鼓声缓慢而低沉,楼上传来急促的雨声。秋灯映照下的影子仿佛在诵读屈原的《离骚》,仿佛能看见周忠武将军的身影。
忠武当年备虎贲,郧襄扼险守荆门。同时功并曹文诏,列镇名齐孙应元。
周忠武王当年担任虎贲勇士,在郧县和襄县之间扼守战略要地,同时他的功绩与曹文诏相齐,在各镇中名声与孙应元相当。
尚书师溃全秦变,青犊西来夜传前。孝宽坚守玉壁城,临淮屡搏中潬战。
尚书省军队溃败导致了唐朝的覆灭,青犊军在夜里传来消息,孝文帝坚守玉门关,在临淮多次击败敌军。
初陷欣州继代州,一关宁武据山头。烽烟远震阳方口,炮火频燔镇朔楼。
最初攻陷了欣州,后来又攻陷了代州,宁武将军占据了山头。远处的烽火震动了阳方口,频繁的炮火焚烧了镇朔楼。
筒袖兜鍪集飞矢,关门百战将军死。一有妇女尽英雄,赤熛怒郁屯云紫。
将士们身穿筒袖和头盔,收集敌人的箭矢,经过多次激战,将军们英勇牺牲。只要有妇女出现,就成为英雄,她们的愤怒如同乌云般紫色。
张许余威势莫当,贼锋也觉挫踉跄。重兵尚有三重险,诸将宁无半段枪。
张许余威无法阻挡敌人,敌人的前锋也感到挫败。重兵还有三重险阻,将领们怎么会没有部分的枪械呢?
但使凭城肯持久,都城定为勤王守。三关破竹九门关,可怜绎络降书走。万岁山前野火焚,十三陵树黯秋云。几时石椁滕婴墓,留得青山卞壶坟。百年宰木都成拱,遗民争说将军冢。故垒荒凉箭镞埋,荒祠惨澹弓刀动。
只要能够坚持防守城池,京城就可以成为保卫国家的象征。攻破了三座关卡后就像破竹一样轻松,连朝廷的诏书都失去了效力。万岁山前曾经发生的大火烧毁了树木,十三座帝王陵寝的树木被秋天的云彩覆盖。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滕婴墓中的石椁,让卞壶墓中的青山得以保留?百年来被砍伐的木材已经堆成了拱形,百姓都在争论着将军的坟墓。原来的堡垒现在变得凄凉,箭矢都被埋在地下,荒废的祠堂中弓刀仍然在晃动。
赏析:
这首诗以“雨夜”为背景,通过对周忠武王及其部将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英勇、忠诚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使诗中的景物和人物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和生命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注释:
- 城头声缓紞紞鼓(城墙上鼓声缓慢而深沉):形容鼓声的低沉和悠长。
- 楼头响急潺湲雨(楼上传来急促的雨声):形容雨声急促而连绵不断。
- 秋镫照影读《离骚》(夜晚的灯光映照着人影,仿佛在诵读屈原的《离骚》):形容灯光下的孤独身影和《离骚》的意境。
- 异闻如见周忠武(仿佛能看见周忠武王的身影):形容诗人仿佛看到了周忠武王的身影,增添了神秘感。
- 郧襄扼险守荆门(郧县和襄县之间扼守战略要地):形容周忠武王在郧县和襄县之间的重要位置和军事任务。
- 同时功并曹文诏(同时与曹文诏并列功绩):形容周忠武王与曹文诏一同立下赫赫战功。
- 尚书师溃全秦变(尚书省军队溃败导致了唐朝的覆灭):形容尚书省军队的溃败导致唐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 青犊西来夜传前(青犊军在夜里传来消息):形容青犊军在夜间迅速传递信息的情况。
- 孝宽坚守玉门关(孝文帝坚守玉门关):形容孝文帝在抵御外敌时表现出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 临淮屡搏中潬战(临淮多次击败敌军):形容临淮地区多次抵抗敌军的战斗情况。
- 初陷欣州继代州(最初攻陷了欣州,后来又攻陷了代州):形容两处被攻占的城市先后发生的情况。
- 一关宁武据山头(宁武将军占据了山头):形容宁武将军在战争中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
- 烽烟远震阳方口(远处的烽火震动了阳方口):形容战事紧张导致的恐慌情绪蔓延。
- 炮火频燔镇朔楼(频繁的炮火焚烧了镇朔楼):形容战斗中炮火猛烈的景象。
- 筒袖兜鍪集飞矢(将士们身穿筒袖和头盔,收集敌人的箭矢):形容战场上将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
- 关门百战将军死(经过多次激战,将军们英勇牺牲):形容将军们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情景。
- 一有妇女尽英雄(只要有妇女出现就成为英雄):形容妇女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雄本色。
- 赤熛怒郁屯云紫(愤怒如同乌云般紫色):形容战争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 张许余威势莫当(张许余威无法阻挡敌人):形容张许等将领无法抵挡敌人的攻势。
- 贼锋也觉挫踉跄(敌人的前锋也感到挫败):形容敌人的战斗力下降的情况。
- 重兵尚有三重险(重兵还有三重险阻):形容战争局势复杂多变,需要谨慎应对。
- 诸将宁无半段枪(将领们怎么会没有部分的枪械):形容战争对将领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但使凭城肯持久(只要能够坚持防守城池):形容只要坚守城池就能取得胜利的信念。
- 三关破竹九门关(攻破了三座关卡后就像破竹一样轻松):形容攻克重要关卡后的顺利局面。
- 万岁山前野火焚(万岁山前曾经发生的大火烧毁了树木):形容火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 十三陵树黯秋云(十三座帝王陵寝的树木被秋天的云彩覆盖):形容帝王陵寝的树木枯萎凋零的景象。
- 几时石椁滕婴墓,留得青山卞壶坟(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滕婴墓中的石椁,让卞壶墓中的青山得以保留):形容人们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怀念。
- 百年宰木都成拱(百年来被砍伐的木材已经堆成了拱形):形容树木被砍伐殆尽的景象。
- 遗民争说将军冢(百姓都在争论着将军的坟墓):形容人们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 故垒荒凉箭镞埋(原来的堡垒现在变得凄凉),荒祠惨淡弓刀动(荒废的祠堂中弓刀仍然在晃动):形容古战场遗迹荒凉破败的景象。
这首诗是清代陈文述的作品,通过对周忠武王及其部将的英勇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忠诚、勇敢、智慧的品质。同时,诗歌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破坏力,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