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甫,原名陈寿祺,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1,卒于公元1834
陈寿祺是清代的文学家和儒学家。
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是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享年六十四岁。陈寿祺在嘉庆四年中进士,并在十四年充任会试同考官。尽管他的父母去世后,他未继续在官场中发展,而是选择了执教与著述的道路,主讲鳌峰、清源书院多年。
恭甫,原名陈寿祺,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1,卒于公元1834
陈寿祺是清代的文学家和儒学家。
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是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享年六十四岁。陈寿祺在嘉庆四年中进士,并在十四年充任会试同考官。尽管他的父母去世后,他未继续在官场中发展,而是选择了执教与著述的道路,主讲鳌峰、清源书院多年。
【注释】 小嫏嬛馆:指汉代的宫苑。里门:指汉高祖刘邦所建的“里门”门楼。名士:有名气的人。 冠冕侍臣家:指汉代侍中、给事黄门侍郎等官,皆冠以王侯之冠,故称。 【赏析】 这首诗写汉初的宫廷生活。诗中的名士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司马相如。他因才学出众,被汉武帝召为上大夫,曾奉命出使西南夷(今云南、贵州一带),因功被封为文君,故称“文君”。诗中的侍臣指的是汉成帝时的著名文学家扬雄
注释:岭外的梅花如同神仙一般美丽,它们与修竹相伴,仿佛淡雅如人。 赏析:诗人以岭外梅花和修竹为题材创作了一首咏物诗,借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对比手法,将梅花、仙鹤以及仙人三者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其中,“岭外梅花”既指岭外的梅花,又暗含对友人的赞美之意;“仙人作侣”则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次联则运用拟人手法,将竹子比喻为淡雅的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
注释与赏析: 但教地踵兰成宅,意谓只要子孙能够继承父亲(即兰成府)的遗业,便心满意足了。何事名争谢傅墩?指何必要为争夺谢家祖坟而费尽心机。 此诗是诗人写给其好友梁章钜的,以自勉。诗中说:只希望儿子能继承父辈的爵位、地位;不必去争那名望和地位。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诗句 - 烈王骨性真龙种,天马天生佐神勇。肝胆如人貌不成,但见丹青发梢动。 - 其修丈咫高七尺,鳞甲生胸角生额。国初驾驭皆英雄,蹴踏风云百灵役。 - 乌拉叶赫三韩东,王来破竹成奇功。明师五日萨尔浒,二十万众为沙虫。 - 此马所向一敌万,出入百战如游龙。自跑圣水洗疮痏,夕阳严液流淙淙。 - 万里归来沫流赭,锦鞯罗帕华轩下。忽闻金鼓误军声,犹想奔虹天际行。 - 王生尔生死尔死,世上孤忠有如此
诗句解读 1. 秋风词为同年宋芷沅作 关键词解释: “秋风”常用来象征季节的变换,这里特指秋天。"词"指的是诗歌,"为同年宋芷沅作"则表明是给宋芷沅所作的作品。 2. 凉飙搅昼堆愁阴,燕山日瘦天为黔。浮埃十丈塞穷巷,闭门秋老无蝉吟。 译文: 凉爽的风搅扰着白昼的天空,使得阴郁的云气堆积如山,燕山的太阳看起来消瘦而昏暗。灰尘飞扬得有十丈高,填满了小巷,我关上了门
【注释】 锦水:指四川成都的锦江。绮翼:织有花纹的翅膀,这里指鸳鸯的羽翼。鬟(huán):发髻。 “青衣江”:即四川青衣江,在今乐山市境内。峨眉:指峨眉山。 【译文】 锦江两岸成双成对的鸳鸯,只有一只的羽翼被风折断了;远去的宫女在万里之外,总归是要飘落成残骸。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魂归来到青衣江边,她的倩影仍然映照在峨眉山上那千年不化的冰雪之中;仿佛还在为这千古不变的冰雪感到寒冷。 【赏析】
【注】①枫关:即福建枫溪关,在福清县东南。②千嶂午:形容山峦层叠,阳光直射,中午时分的阳光如千道白练。③绝磴扶笋舆:形容山路险峻,几乎无法攀登,只有像竹笋一样的小车能勉强通行。④扪萝才一缕:意思是攀爬着藤萝只有一线生机。⑤峥嵘大竿头:指高大的山峰。⑥连峰接数武:形容山峰连绵不断,距离很近。⑦岭半露烽墩:意思是山岭的一半露出烽火台。⑧斥候静楼橹:意思是侦察兵在楼上休息,没有发出警报。⑨海天横苍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全诗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情怀,体会诗中景物特点,然后分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读蜀中女史鹃红题壁诗其一”,点明写作背景:在战火连绵的剑外,一位女诗人带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下这首《题壁诗》。“剑外”,指四川剑门关以西地区,这里指四川成都一带。“兵戈怨翠钿”,意思是说战争使女子的发饰也变了颜色。翠钿
潘伯寅光勋师, 不分琼瑶盈手赠,开缄涕泪欲沾襟。 天涯有母同高饿,岁暮无人念苦吟。 四海仓黄为客惯,十年贫贱受知深。 感恩不敢师门说,风雪天寒一寸心。 注释: 潘伯寅光勋师:指唐代诗人、文学家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潘光籍(今安徽泾县)人,故称“潘光勋”。 不分琼瑶盈手赠:指李白将珍贵的礼物赠予潘光勋,而自己不收取。 开缄涕泪欲沾襟:打开信封,泪水即将滴落在衣襟上。 天涯有母同高饿
【注释】 喜得家书口占长句:高兴收到家书,于是即兴吟出一首诗。 又是山城半载过:又过了一个山城的半年时间。 客中是处寄吟窝:客居他乡,无处不像是吟咏的场所。 人如明月圆时少:像月亮一样圆满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很少。 友似东风散处多:像东风吹散的游子,朋友却很多。 一第艰难负镫火:科举考试落第后,仍然要挑着灯笼赶夜路回家。 十年贫贱托诗歌:经历了十年贫苦和卑贱的生活,靠着诗歌度过了。 家书乍报高堂健
郭庆藩是清代诗人,他是一位致力于《庄子》研究的学者。以下是对郭庆藩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郭庆藩原名刘立埙,字孟纯,号子瀞或岵瞻。他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享年五十三岁。 2. 文学成就:郭庆藩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其对《庄子》的研究和注释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庄子集释》十卷、《庄子注释》一卷、《读庄子札记内外篇》不分卷等
陈养元是清代诗人,字正求,号鹿山,又号芷滨,武陵人。以下是对陈养元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科举出身:陈养元在康熙癸酉年(1693年)考中举人,显示了他的文学素养和才华。 - 官职经历:他在清朝的官僚体系中担任了宁国知县,行取主事等职务,体现了他在地方治理和文职工作上的能力。 2. 文化贡献 - 创作作品:陈养元的《鹿山诗集》是他文学作品的代表
陈树蓝,字春绿,号植柳,清淡水大龙峒人。 少从族叔陈维英学,喜谈宋儒理学;维英任闽县教谕,树蓝随行受教,数年后学乃大进。 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任广东兴宁教谕。 光绪十六年(1890)归故里,编采宋儒言行为《传心录》,未竟而卒。 著有《望海阁诗文集》,已佚。 王国璠评其诗具有王孟风味;另有论者认为其诗近于宋人,稍嫌晦涩。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