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庵,原名陈元鼎,清代诗人
陈元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实庵、号芰裳,生于清宣宗道光末年,卒于清咸丰年间。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一生经历了清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变迁,他的诗词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
实庵,原名陈元鼎,清代诗人
陈元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实庵、号芰裳,生于清宣宗道光末年,卒于清咸丰年间。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一生经历了清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变迁,他的诗词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微风引轻桡,舟出四江口。 - 微风: 轻轻的风。 - 引: 引导。 - 轻桡: 轻船。 - 舟出四江口: 船只从四个江河的出口驶出。 2. 推窗延远瞩,晴色横广亩。 - 推窗:推开窗户。 - 延远瞩:放眼远望。 - 晴色:晴朗的天空颜色。 - 横广亩:宽阔的田野。 3. 侧闻程将军
汪舟次先生临晋唐诸帖卷能于擪拓贯毫芒,煜煜千镫共一光。 想见临池得意处,金壶浓泛墨花香。 【注释】 ①汪舟次: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或文忠退士,世称米南宫,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②擪(zhe)拓:把纸蒙在碑石上用笔划出文字的方法;也指这种方法所刻成的碑版。 ③贯毫芒:即“穿毫芒”,指笔锋穿透了纸面的墨迹。 ④煜煜:形容光亮的样子;也作“烨烨”。
【注释】 汪舟次:指汪藻(1079-1154),字端卿,号水云。临晋(今属山西)人,绍兴进士。曾为建康、江阴军通判,知宣州等,后以直龙图阁知湖州。卒年六十六。唐诸帖:指唐朝的书法真迹。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一次旅途中看到临晋县唐人的书法作品时写下的。首句“鸿词诸老各精神”,点出“唐人书”这一主题;第二句“却忆先人蹑后尘。”追忆唐代文人,尤其是颜鲁公书法的精神面貌和风采。三
岁暮杂感 满袖炉香拜玉除,日华长捧五云居。 曾依阿阁惭凡鸟,未浥洪波感涸鱼。 魏阙觚棱空有梦,远方端绮久无书。 液池多少垂垂柳,换叶移根总不如。 【注释】 1. 岁暮:一年的最后时刻,即除夕。 2. 满袖炉香:形容诗人虔诚地焚香拜佛。 3. 玉除:指玉制的祭台,是祭祀时所设之处。 4. 日华:太阳的光辉。 5. 五云居:天上有五朵云彩的地方。 6. 阿阁:古代楼阁名,这里指华丽的宫殿。 7.
岁暮杂感 故园回首乱云低,烟雨河山正鼓鼙。 惭见市廛通负戴,尚惊道路叹流离。 沙虫劫后惊全改,海鹤归时望欲迷。 蓑笠盟言吾岂负,鬼车啼血遍溪西。 注释: 1. 故园回首乱云低,烟雨河山正鼓鼙:回忆起故乡的景色时,乱云低垂,烟雾笼罩着山河大地,而鼓声阵阵如战鼓擂动。 2. 惭愧看到市井中人们带着重负和担忧,仍感叹道路艰险让人感到疲惫与无助。 3. 沙虫在灾难之后已经彻底改变,海鹤归来时却显得迷茫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古人书法作品的赞美。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北碑南帖派徒分,书到通神自不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同流派书法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北方的碑刻还是南方的帖子,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但都不足以代表书法的最高境界。而当书法达到“通神”的境界时,就能超越一切流派,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 注释:北碑,指北方的碑文;南帖,指南方的帖子。派
【注释】 1. 练饷:指征收的赋税。 2. 算缗:古代征收的一种税。 3. 司农:掌管国家财政的官员。 4. 纡策:指施展谋略。 5. 榷关山海:指控制关税和税收,使之成为国家的财富。 6. 款敌:指贿赂敌人,以求得和平。 7. 虚牝黄金恨有余:比喻用尽了所有金银财宝,仍然感到不足。 【译文】 在岁末的时候,人们纷纷缴纳赋税,而算缗利也早已用完了。 司农官屡次改变征税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时所作,当时他已五十三岁。诗人以“自遭离乱”开篇,表达了自己遭受战乱之苦的哀愁和无奈。接着,他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感叹如今已经物是人非。最后一句“见说黄巾犹咫尺,扁舟何处武陵源”,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和迷茫。 译文: 干戈四起,我侥幸生存于乱世,全家都因我流泪。 风雪交加,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时间被加速流逝。 我遭遇了战乱,感到王粲那样的悲伤
清代诗人马腾龙,字卧仙,文水人,是顺治庚子(1650年)的武举出身。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而且其生平和作品也颇受赞誉。马腾龙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赞美。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位清代诗人: 1. 生平经历 - 早年背景:马腾龙出生于文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据史料记载,他在清朝初期即已崭露头角。 - 科举生涯:马腾龙通过武举考试,这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选拔方式,意味着他不仅具备武艺
高文照是乾隆时期的诗人,以其诗才和作品在清代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字号:高文照,字润中,号东井,武康人(今浙江省德清县)。 - 生平:他生于乾隆甲午年间(1738年),卒于1776年。早擅诗名,与黄景仁同入朱筠幕下,被誉为“二才子”。 2. 文学成就 - 举人身份:在乾隆甲戌年(1734年)的科举考试中,高文照考中了举人,成为一位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