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苏吴江人,字朗夫,一字青来。
乾隆十七年顺天乡试举人,十九年中会试明通榜。
授内阁中书。
历户部郎中、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抚。
到长沙拒受盐商陋规巨金。
生平清节自励,不信星命。
辑清初经世文为《切问斋文钞》,另有《切问斋集》、《河防要览》、《甘薯录》。
生卒年:1723-1785
清江苏吴江人,字朗夫,一字青来。
乾隆十七年顺天乡试举人,十九年中会试明通榜。
授内阁中书。
历户部郎中、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抚。
到长沙拒受盐商陋规巨金。
生平清节自励,不信星命。
辑清初经世文为《切问斋文钞》,另有《切问斋集》、《河防要览》、《甘薯录》。
生卒年:1723-1785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吴江会馆联”是全诗的标题,上句是说今日在吴江会馆相会,下句是说将来要像松陵先生那样有学问的人。上句“来看上苑莺花”,意指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百花争艳。莺鸟在树上啼叫,花朵儿在枝头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诗描写了春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今日幸同良会”一句中“幸”字表明了作者对这次聚会的喜悦心情。良会是指美好的聚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送顾宗人古湫》。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1. 虞东顾夫子,著书仰屋梁。日食太仓不满腹,归心忽逐南云翔。 注释:在虞地东边的顾夫子,勤奋著书,就像仰望屋梁一般(指勤于著述)。因为粮食不足,所以每天只能吃不饱肚子的饭(比喻生活困窘)。但归乡的心意却随着南来的云彩飞翔。 赏析:诗中表达了顾夫子虽然贫困,但仍坚持著述的精神,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情。 2. 纵是无田计亦得
解析与注释 第1句:晓发案斑鸠活络色钦 - 解析: 早晨起床,看见窗外的斑鸠活跃地飞动着。 - 注解: “晓”意为早晨,“发案”即打开窗户。此处描述的是清晨时分的景象和动作。 第2句:晨炊早熟敝裘轻,残月犹悬事晓征 - 解析: 早晨起来准备早餐,穿着破旧但暖和的皮衣。 - 注解: “晨炊”指的是早餐的准备,“敝裘”指的是破旧的衣服。描述了早晨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状态。 - 译文:
【注释】 大人命题临本西岳华山碑:大人指唐玄宗李隆基。华山碑,指唐玄宗命大臣摹写刻石的《大唐华严经》等碑文。 汉隶十碑九皴剥,寻行可读存西岳:汉代的隶书十块碑石中,有九块都因岁月久远而剥落了。只有华山碑保存得比较完整,可以逐字逐句地读诵。 旧拓流传直万金,双钩摹勒违其朔:过去有人将这碑拓印下来,价格竟然高达一千金。人们还用双钩法和摹勒法来摹写华山碑的文字,违反了古人的书写方法。 兹本独无秋毫爽
【注释】吉行:出行。程期:行程期限。瑶亭子: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貔虎:猛兽名。万帐(zhàng):军营中帐幕众多。貔虎,这里指军容雄壮。离宫:指皇帝的离宫。卫严:守卫森严。纩骑彀(gòu)强弩(nǔ):纩即丝棉,这里指用丝棉裹住弓箭,使之不干燥;彀,引满。强弩,拉满的强弓。喑(yīn)不骄:沉默不语,不动声色。夜静听更鼓:夜晚听到更鼓的声音。扈(hù)从:随从。多文臣:有很多文人官员。轻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景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青山梁晓晴(青山梁,即青山上的桥梁) - 注释:青山上的桥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 2. 隔宿戒徒御,言度青山梁。(经过一夜的准备,早晨开始出行) - 注释:昨夜已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早晨就要开始行程。 3. 此地易阴雨,往往沾人裳。(这里容易下雨,常常让衣服湿) - 注释:这里的天气多变
汉隶十碑九皴剥,寻行可读存西岳。 旧拓流传直万金,双钩摹勒违其朔。 兹本独无秋毫爽,谁欤妙手尚书荦。 我家借临规九势,一波一磔斟雕琢。 岂无画沙与印泥,世人竞尚谷口学。 不知斑驳非本真,当其脱手光濯濯。 即如晚出有曹全,正于姿致见高卓。 不然徐韩皆唐贤,何不率臆逞肥浊。 蛇纡蚓绾递相师,唐人学汉无人觉。 可惜神灵失呵护,竟同荐福毁雷雹。 郭髯赵崡今俱死,遗文金石谁商榷
陈维菁是清代的诗人,字莪士,出生于淡水厅大龙峒。陈维菁是清朝末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陈维菁的生平和作品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深入研究他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马继融,字愚公,号舫斋,是清代的诗人。 马继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为我们理解清朝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提供了重要视角。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现实
清江苏吴江人,字朗夫,一字青来。 乾隆十七年顺天乡试举人,十九年中会试明通榜。 授内阁中书。 历户部郎中、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抚。 到长沙拒受盐商陋规巨金。 生平清节自励,不信星命。 辑清初经世文为《切问斋文钞》,另有《切问斋集》、《河防要览》、《甘薯录》。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