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阳关曲”

《汉乐府》中有歌谣三首,传为西晋代潘岳所作。前咏思妇伤离别心情之感;中述戍者久役而不得归乡之情,则此辞实写其家女也。

初一、二句言去国之难。“阳关”点出所在之地,并含叹岁月如驰,朝时之易逝之意。又说:自是生在北地的士子南行,路途遥远,而思妇念归之情更切。第三十四字,则以景衬情,寓“君去国,我独老”、“胡天远”的愁苦于言外。

结句再抒:“何堪一别离。”此又承之辞也。“一回别后春看一半花”,则既感家女远行而又怀戍者归来;见景思人之情更为深切。余下各韵仍唱出思妇思归,士子恋乡的悲伤哀怨之情意,而将全篇情调作最后收束。

是首词以乐府旧题入手,《燕歌王令》:高处皆平野千里“”。“阳关”、“玉门”、等均指代出国之路;此中即含别离之意。前两韵点明所在之地,“君去故,我独老”,景中有情意。

下四句则写家女思归之苦况:“春来花更暖”。然“花开何太早?又惜见秋风。”言其伤感远行之人、相望不至也。结处以一问语点明全篇之意。余韵仍唱出征车晚来,佳宾不到的哀怨情绪。

此词调自《玉台新咏·诗》始有记载,在古代文学史上实非首次使用之名,“旧题”,今未见有人能作。“阳关”亦无明确来源或解释;古注谓:西汉大将陈胶去国后,依往日北伐征歌之意为“阳关曲”。因与《出塞》、《凉州词·燕昭王令》同属阴性调名。又此旧题即今之《玉门谣》,此辞乃以古题再做新解也。

这是自晋人以后才始有人使用这种字面名称的词调,这是一首哀怨情思相度合度、切中痛处,寄寓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