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
建文二年进士。
授编修。
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
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
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
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
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
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
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
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
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
卒谥文定。
生卒年:1372-1446
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
建文二年进士。
授编修。
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
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
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
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
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
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
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
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
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
卒谥文定。
生卒年:1372-1446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五老峰、五姓湖、渔父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我们来看第一句:“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五姓湖中鲤。”这里,诗人清晨登上五老峰,俯瞰云海翻腾,傍晚则来到五姓湖垂钓。五老峰和五姓湖都是诗人心中的圣地,象征着自由和宁静。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二句:“忽逢渔父三五人,问是五姓谁家子。”在这里,诗人遇到了三五位渔夫
小孤山 小孤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小孤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谁凿阑江石,成功大禹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是谁凿出了小孤山,成为了大禹的先例。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带领人民治理洪水,使国家安定繁荣。这句诗赞美了小孤山的伟大成就,将其与大禹相提并论。 百川同赴海,一柱独擎天。
注释: - 凤凰山:指的是一座以凤凰著称的高山。 - 青山抱灵秀:形容这座山峰被绿色的青山环绕,充满了生机与美好。 - 曾有凤凰来:过去曾经有凤凰这样的神鸟来到这山中。 - 凤去海天迥:凤凰离开后,留下的只有无边的海洋和遥远的天际。 - 梧桐花自开:在凤凰离开之后,梧桐树依然独自开花。 - 五云当日散:昔日五色祥云(象征吉祥的云彩)消散时的景象。 - 百鸟至今哀:即使许多鸟儿仍然栖息在这山中
庐山 少年曾泛九江船,江上庐山在眼前。 一片阴云浮绝顶,千寻瀑布挂长川。 东吴渺渺晴虹外,西蜀迢迢落日边。 披玩斯图想畴昔,独怜游宦雪盈巅。 译文: 少年时期我曾经泛舟游览过九江,在江上眺望庐山仿佛就在眼前。 一片乌云飘荡在庐山的绝顶上,千尺长的瀑布悬挂在江流之中。 东吴的景色在晴朗的天空之外显得渺茫,西蜀的景色在落日的尽头显得遥远。 我仔细欣赏这幅图画回忆往日的情景
杨思敬东郭草亭燕集 芝兰本同气,桃李自成蹊。 感彼岁易迈,肯与心赏违。 迢迢禁城东,桑麦连重畦。 联辔纵遐览,我怀浩无涯。 惠风煦澄景,微雨浥芳姿。 人生有至乐,举觞歌于斯。 注释: 芝兰本同气:芝兰花和兰花都是香花,气味相同,所以比喻兄弟或朋友。 桃李自成蹊:桃花盛开时,满山遍野的花瓣飘落在小路上,形成一条条小径。 感彼岁易迈,肯与心赏违: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策马登崇岗,一览洞八荒。 山川限南北,华夷有定疆。 猗欤商周盛,以德为保障。 秦隋勤远略,祸乱起萧墙。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杨溥之笔,题为《宣德丙午扈驾巡边途中感兴》。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诗句解读与翻译: 第一句:“策马登崇冈,一览洞八荒。” - 策马:骑马行动。 - 登崇岗:攀登高岗。 - 一览洞八荒:看到远方的辽阔之地。这里形容视野广阔。 第二句
【注释】 搀抢:指搀扶着。耀齐分:指在齐地作战。龙御:指皇帝。勤六师:指勤于统率六军。出门驰马去,不暇告妻儿:意思是说,出征时来不及告别妻子孩子。亲友送我行,欲语难为辞:意思是说,亲友送别时,想说的话难以表达。国事身以之:意思是说,国家的事,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将军出征前的感慨和决心。诗中用典丰富,语言精练,富有情致。 首句“搀抢耀齐分”,点出地点和对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然后加以修改作答。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这首诗是写他扈驾巡边途中的感慨。“膏车度重关”,点明时间和地点,宣德丙午年(公元1426年),作者随皇帝巡边。“重关路漫漫”句,描写路途遥远,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两厢既充轫,四牡何盘桓”两句,写马匹已经准备好,但作者却久久不动身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 师事陈献章。 成化二十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 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 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 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生卒年
梁有誉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字公实,出生于广东顺德。他于1519年10月9日出生,1554年11月27日去世,享年36岁。 关于梁有誉的生平,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族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之作。他的一些作品如《燕京侠客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梁有誉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参加了乡试并中举人
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 建文二年进士。 授编修。 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 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 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 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 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 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 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 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 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
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 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累迁左庶子。 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 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 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 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 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 致仕。 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 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 卒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