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若,原名曾作霖,清代诗人
曾作霖,字雨若,彰化县人,祖籍晋江。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
官福建闽清县学训导,道光间尝与周玺等总纂《彰化县志》〖编者按:周玺《彰化县志》记纂修者姓名职衔,其中有「教谕衔管闽清县学训导事曾作霖(邑人,丙子举人)」。
〗。
(许俊雅撰)
生卒年:?-?
雨若,原名曾作霖,清代诗人
曾作霖,字雨若,彰化县人,祖籍晋江。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
官福建闽清县学训导,道光间尝与周玺等总纂《彰化县志》〖编者按:周玺《彰化县志》记纂修者姓名职衔,其中有「教谕衔管闽清县学训导事曾作霖(邑人,丙子举人)」。
〗。
(许俊雅撰)
生卒年:?-?
碧山曙色 碧山山寺半崖悬,九九峰尖刺眼前。 微蒙夜气疑将雨,罨霭晨光别有天。 世界恍如开混沌,俗尘真不到林泉。 许多螺髻迷苍翠,杲杲犹留几点烟。 翻译: 碧山的寺庙半悬于山崖之上,九九的山峰尖顶直插云霄。 夜色中隐约弥漫着即将下雨的气息,晨光在云雾中透出别样的光芒。 整个世界仿佛混沌初开,尘世的人真的无法到达那幽静的山林。 许多像螺髻一样的山峰在青翠的树木间若隐若现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下面是对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龙目泉井浅又清,井边双石肖龙睛。 - “龙目泉”指的是龙井茶园附近的一个清澈的小泉,其名“龙目”寓意着如龙般壮观且清澈。 - “井边双石肖龙睛”形容井边的两块石头形状酷似龙的眼睛。 2. 醒人醉梦堪千古,沁我诗脾在一泓。 - “醒人醉梦”意指这泉水能唤醒人们沉睡的思想,让沉醉于梦境的人清醒过来。 -
丰亭坐月 太极亭高夜气凉,更阑小坐月华光。 多烹苦茗清诗思,好对冰壶洗俗肠。 漫说前身人是玉,依然故我鬓如霜。 关心惟有年丰乐,拟向姮娥祝降康。 【注释】 丰:指月亮。 太极亭:亭名。 更阑:深夜。 苦茗:浓茶。 冰壶:盛满清水的玉瓶。 姮娥:即“嫦娥”。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月光下品茗赏景的闲适情景。首句写月色之明亮和夜之凉爽;次句写诗人在月光下小坐欣赏美景;三
鹿港飞帆 鹿港沿溪大小舟,潮来叶叶趁潮流。 水花乱溅飞红鹢,山势随奔压白鸥。 几点帆才天际认,许多船在望中收。 傍人亦具英雄气,破浪乘风往返游。 注释: 1. 鹿港:位于台湾省彰化县的港口城市,以渔业发达著称。 2. 溪:指鹿港所在的河流。 3. 舟:船。 4. 潮来:潮水上涨时。 5. 叶叶:形容波浪翻涌的样子。 6. 红鹢(yì):古代一种大型的水鸟,这里可能指的是大雁。 7. 山势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间烟火的诗。 第一句“珠潭浮屿”,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画面,仿佛是一颗颗明珠在湖面上漂浮,一座座岛屿在水中矗立。这里的“珠潭”指的是湖中的小岛,“浮屿”则是指湖中的小岛。 第二句“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描绘了山和水的相互依存关系,山在高处,水在低处,山高水低,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的“自凌空”意味着山高耸入云,而水则静静地流淌。 第三
定寨望洋:站在定军寨的高处眺望大海。 译文: 定军寨倚镇亭旁,放眼遥看碧水洋。 赤剧村庄余落叶,红夷海市闹斜阳。 涛奔澎岛掀天动,汕绕蓬山特地长。 沙鸟风帆明灭外,烟波无际感沧桑。 注释: 1. 定军寨:古代的军事要塞。 2. 倚镇亭旁:靠近镇亭的位置。 3. 放眼遥看碧水洋: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碧绿的海面。 4. 赤剧村庄:指红色的村庄。 5. 余落叶:剩余的落叶。 6. 红夷海市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通过描绘虎岩寺的幽深和竹林的美景,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虎山岩寺:虎山岩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窅而深:深邃深远的意思,形容寺庙的幽深。 半是香花半竹林:一半是盛开的花朵,一半是郁郁葱葱的竹林。 赤剧有君当不俗: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认为自己虽然生活在世俗之中,但并不庸俗。 白沙许我最知音:这里的“白沙”是指一块白色的沙子
【诗句释义】 清水春光,策杖寻春镇日忙。 山开图画天然秀,花隐禅林分外香。 赠客何曾逢驿使,问津应许到渔郎。 此间不是藏春色,蜂蝶如何竞过墙。 【译文】 春天的清晨,我拿着拐杖去寻找春天,一整天都在寻找。看到那清澈的泉水,映照着春天的美丽景色。山间的风景如同一幅画,自然之美让人陶醉。花朵在禅林中盛开,散发出特别的香气。与朋友相遇并不需要驿站的使者或渔夫的帮助。这个地方并不是藏有春天景色的地方
曾作霖,字雨若,彰化县人,祖籍晋江。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 官福建闽清县学训导,道光间尝与周玺等总纂《彰化县志》〖编者按:周玺《彰化县志》记纂修者姓名职衔,其中有「教谕衔管闽清县学训导事曾作霖(邑人,丙子举人)」。 〗。 (许俊雅撰) 生卒年:?-
程秉格是清代诗人。 关于程秉格的生平资料,其字襟兰,金山人。在诗作《益神智室诗》中有明确记载,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程秉格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句,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篇章,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广泛兴趣和深厚造诣。 程秉格作为清代的著名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代诗人万同伦,字仲桓,是浙江山阴的人,曾担任过两淮运判等官职。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文学成就。 万同伦的生平与文学成就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通过对其诗歌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背景,还可以领略到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