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对扬,以军功升广西来宾知县。
〖编者按: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学志〉记:「黄对扬,龙溪举人,八年二月任。
十二年,以军功升广西来宾知县。
」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收录诗作时标注「邑训导黄对扬(号赓堂。
龙溪人)。
」〗(许俊雅撰)
生卒年:?-?),号赓堂,福建龙溪人。
清举人,嘉庆8
黄对扬
查阅内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台郡红毛楼》。 我们来看第一句:“台郡红毛楼在县治之左旧址犹存闻密室之下有地道通安平未之详也”。这句诗的意思是:台郡的红毛楼位于县城(县治)的左边,它的旧址仍然存在,我听说楼内有一个密室,下面有一条通往安平的道路,但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这里,“台郡”指的是台湾,而“红毛楼”则是当地的一种建筑风格或特色。 第二句:“红彝市宅踞台湾,今日残楼付等闲
巡课新港番童 草榻琴书岁月迁,多因训课滞青毡。 几团绿树迷村外,十里青畦到马前。 闻说夷人敦旧俗,也参讲席味真诠。 民风自古关儒术,服教番黎正帖然。 注释: 巡课:巡视课程。 草榻:简易的床铺。 琴书:指书籍。 岁月迁: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 多因:多半因为。 训课:教学或指导学生。 滞青毡:停滞在未完成的事情上。 几团绿树:几棵树绿色的树叶。 迷:模糊。 十里青畦:十公里长的青绿色草地。 闻说
红彝市宅踞台湾,今日残楼付等闲。 复道久缘尘土塞,斜梯谁向古藤攀。 巢营兔窟门如窦,室绕蛇行路几弯。 俯瞰安平馀旧筑,百年风雨洗苔斑
相关推荐
达宣是清代的僧人,字雨青,俗家姓朱。 达宣出生于浙江海宁,出家于白马寺,后来迁住到西湖边的净慈寺,并成为松光老人的法席弟子。他的诗才和画艺都相当出色,工诗、画。其诗作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而画作则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
冯元仲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字尔礼,又字次牧,生于浙江慈溪。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其诗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风貌。以下是关于冯元仲的详细介绍: 1. 生平事迹:冯元仲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参与编纂地方志。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山水、田园等多种题材,展现了他的文学才能。冯元仲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树木和流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