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泰,字淡川,一字承伯。
其先广东镇平人,移居凤山,后隶头份。
幼嗜学,以工举业得文誉。
年弱冠,值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变,奉檄领乡勇守郡,以功赏六品衔,累擢至彰化都司。
嘉庆十一年(1806)任竹堑守备,署艋舺都司,迁镇标中营游击,署艋舺营参将事。
道光二年(1822)海盗林乌兴进扰淡水,巡海遇贼,苦战七日,身负炮伤,旋擢长福营参将,未赴任卒。
黄清泰军职三十馀年,抚循士卒,顺体民情,能文能诗,手不释卷,尤好《尚书》、《史记》,有儒将风〖参考卢锦堂主编《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
〗。
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吴福助撰)
生卒年:?-?
黄清泰
查阅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番社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行为,展现了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 耳不垂肩不威仪,直竹横木与撑支。 译文:耳朵不垂,但肩膀挺直,就像竹子一样有支撑力。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番人的身材特征,强调他们的身姿挺拔,像竹子一样有支撑力,形象地表现了番人的强壮体魄。 赏析:通过对番人身体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身体形态的赞美。 2.
【译文】 行役到猫雾戍,驻马看秋光。 天外碧山碧,地上黄云黄。 云黄稻已熟,家家刈穫忙。 笠子团团月,镰钩皎皎霜。 打禾苦且乐,歌声何悠扬。 馌担罗田畔,妇媚依土旁。 儿童四五人,裸走拾穗狂。 贪看不觉久,瞑色催夕阳。 一叟前致词,止我宿田庄。 竹桥通柴门,灯火明草堂。 殷勤具鸡黍,从者饫酒浆。 主人为我言,今年去年强。 谷额幸不蚀,米价闻颇昂。 看看收成后,旧债一半偿。 意适笑言洽,称醉还倾觞
解析 诗句释义 1. 逾淮化枳笑区区 - 这是对一个现象的比喻,意指在淮南种植的枳树到了淮北就无法生存,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这里用这个现象来比喻某种东西或事物到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无法适应或生存。"逾淮"指越过淮河,"化枳"是说在淮南生长的枳树到了淮北就难以生存,"笑区区"则形容这种状况显得有些可笑和无奈。 2. 试问江南有此无 - 诗人在询问是否江南(即南方地区)也有类似的枳树
《游东山》 水沙浮屿,云根不坠地,牢落东山头。 天风与海水,争激怒生疣。 断鳌足簸扬,支祈任沉浮。 状若银河翻,回星漂斗牛。 又若乘杯渡,一粒乱中流。 山水有常性,动静安足求。 呼龙与之语,掀髯嗔我尤。 静极而动生,天地一浮鸥。 大笑挥龙去,浮沙云未收。 注释: - 水沙浮屿:水面上的沙洲漂浮着。 - 云根不坠地,牢落东山头:云根(云彩的根部)没有坠落在地面上,而是留在了东山上。 -
诗句解析: 1. “信是真儒自有真”:表达了对杨蓉初先生作为真正儒家学者的赞赏。 2. “济时循吏旧词臣”:称赞其为过去朝代中的循吏,即勤于政事、有才能的官员。 3. “方隅措置关元气”:意味着他在地方上治理得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 4. “宦海论交遇古人”:在政治生涯中与古代贤人交朋友,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5. “万物正深甘雨望,一官难系白云身”:描述了自然界对雨水的渴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浮岚高卷日初生,一片晴光照眼明: - 浮岚:指云雾飘浮。 - 高卷:形容云雾升腾的样子。 - 日初生: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 - 晴光:晴朗的天空。 2. 积雪不消三伏后,层冰常讶四时成: - 积雪未消:指冬天留下的雪还没有融化。 - 三伏后:指夏季的炎热天气。 - 四时成:四季都能形成冰雪。 3. 疑他匹练非吴市
西螺旅店早饭 鞭梢拂破曙烟轻,茅店初开火尚明。 竹径雾深来雨点,蔗林风起作潮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螺旅店的早餐经历。诗人首先描述了清晨的景象,晨曦中的鞭梢轻轻拂过天际,带来了朦胧的曙光。接着,诗人描绘了旅店门前的茅店,它刚刚开放,炊烟袅袅升起,显得格外温馨。 然后诗人转向了竹径和蔗林,他看到雾气弥漫在竹径之中,仿佛是细雨点点飘落;甘蔗树林中,微风拂动,仿佛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九日偕友人登八卦山 海色天容一镜描,仙风拂拂袂飘飘。 千秋艳把龙山酒,七字吟成鹿港潮。 地势长蛇宜据险,民情哀雁怕闻谣。 太平须悟边防重,半壁东南翼圣朝。 【注释】:1. 镜描:比喻湖面如明镜一样平静。2. 仙风:指山上的清风。3. 七字:指《鹿港潮》诗。4. 地势长蛇:形容山脉蜿蜒曲折,像一条长蛇。5. 民情:指人民的感情。6. 翼圣朝:辅助圣朝,指效忠朝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山望海
【注释】 咏西螺柑:咏咏赞颂西螺柑。火齐星,即木犀花,又名火齐树,产于印度,为著名观赏植物。佛手:柑橘的一种。分润:滋润。 饶金便觉无酸态:指西螺柑味美甘甜,吃在嘴里不感觉有酸味。怀玉端宜作冷香:形容西螺柑的香味清冷,如玉一样纯洁高雅。莫羡洞庭千万树:不要羡慕洞庭湖中那成百上千的橘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诗写诗人对西螺柑的赞美。首联“人烟寒处点秋光,火齐星星艳夕阳”
诗句释义: 1. 乌水溪:这是诗的标题,指的是乌江边的一个清澈的小溪。 2. 闻道此溪水,源头高且清:诗人听说这条小溪的水是从很高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质非常清澈。 3. 末流趋污下,本体失澄明:小溪的末端因为受到污染,失去了原有的清澈透明。 4. 淘汰人功尽,冲融天质呈:这里的“淘汰人功”可能是指人为的污染,而“冲融天质”则表示自然赋予的清澈本质。 5. 沧浪歌记取,勿易濯吾缨:最后
相关推荐
黄清泰,字淡川,一字承伯。 其先广东镇平人,移居凤山,后隶头份。 幼嗜学,以工举业得文誉。 年弱冠,值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变,奉檄领乡勇守郡,以功赏六品衔,累擢至彰化都司。 嘉庆十一年(1806)任竹堑守备,署艋舺都司,迁镇标中营游击,署艋舺营参将事。 道光二年(1822)海盗林乌兴进扰淡水,巡海遇贼,苦战七日,身负炮伤,旋擢长福营参将,未赴任卒。 黄清泰军职三十馀年,抚循士卒
黄与坚是清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古典诗歌的深厚情感,在清代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以下将详细介绍他的生平经历: 1. 生平简介 - 早年生活:黄与坚,字廷表,号忍庵,江苏太仓人,出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自幼颖悟,三岁时识字,五岁能诵诗。 - 仕途生涯:他在康熙十八年己未中博学鸿词科,名列二等,授翰林院编修,并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