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饶,原名刘绍宽,清代诗人
刘绍宽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次饶,号厚庄,出生于1867年,逝世于1942年,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散文和骈体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他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体现了晚清文人对古典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次饶,原名刘绍宽,清代诗人
刘绍宽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次饶,号厚庄,出生于1867年,逝世于1942年,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散文和骈体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他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体现了晚清文人对古典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鲸山观瀑 清晨上鲸山,言访凰仙寺。 山行未及半,泉声淙然至。 仰见瀑流悬,十丈乃及地。 入寺寻水源,岩嵁倚幽邃。 下注百尺潭,上出层峦翠。 荡漾忽随风,虬姿生百媚。 羁勒脱悬崖,决骤如奔骥。 如组复如琴,孰驭六龙辔。 雾雨尽蒙蒙,殷雷魄为悸。 不谓耳目间,觏此发皇异。 忆昔乐城游,悬流近城治。 日夕出衙斋,清游极恣肆。 选胜到龙湫,空奇绝思议。 诡谲罗万状,下笔不能记。 梅雨访深潭,曾亦豪情寄。
这首诗是杜甫在戊午年重阳节写给好友鲍氏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逐句释义: 七度重阳七寄诗,年年撚断几吟髭。 第一句“七度重阳七寄诗”,意思是他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每年都要寄出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句话“年年撚断几吟髭”,意思是他的胡须因为频繁吟诗而逐渐变白了。 侧身沧海横流地,极目江山摇落时。 第三句“侧身沧海横流地”,意思是他在面对国家的动荡不安时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已故好友朱次庄、杨子訚和鲍拙中所作。 第一句:“少年头角记崚嶒,王后卢前世并称。” 注释:这里指的是两位诗人年轻时才华横溢,被后人称赞,就像王昭君和卢植一样。 赏析:诗人回忆了两位好友的年少时期,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第二句:“长阪霜蹄千里骏,层霄风翮九秋鹰。”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两位朋友的风采,就像一匹千里马和一只翱翔九天的雄鹰。 赏析
酬朱味温 衰年病体今粗健,揽镜深悲发半斑。 世事惯看易桑海,故人相忆隔云山。 著书各为风尘误,闭户无多岁月闲。 何日论文重载酒,徜徉百二十峰间。 注释: 1. 衰年病体今粗健:形容自己虽然年纪渐长,身体逐渐衰弱,但仍然能够勉强应对。 2. 揽镜深悲发半斑:站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心中不禁感到悲伤和感慨。 3. 世事惯看易桑海:对世间的纷扰和变幻看得非常清楚,就像沧海桑田一样变化无常
刘绍宽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次饶,号厚庄,出生于1867年,逝世于1942年,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散文和骈体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他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质朴无华,体现了晚清文人对古典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刘伯琛是清代安徽桐城的诗人。 字子端,号梅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生平经历了从安徽桐城到台湾的重要转变。在清道光九年(1829年),刘伯琛随澎湖通判丁秉南渡澎,担任记室职务。这一经历不仅让他深入了解了台湾的文化,也使他的诗歌创作得到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清代诗人齐学裘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子贞,一作字子治,晚号为老颠。他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齐学裘出生于1803年或稍后的一个不明确的年份,其出生地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他是清朝道光年间金匮县知县齐彦槐的次子,因诗才卓越而受到广泛赞誉。齐学裘曾隐居绶定山中,这一隐逸的生活状态使他得以沉浸在艺术创作中,工书法、擅画,并留下了《蕉窗诗钞》等著作。 在艺术成就方面
蔡寿祺,原名殿济,字梅盦,江西德化人,清朝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担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以下是对蔡寿祺的详细介绍: 1. 政治生涯:蔡寿祺于道光庚子年(1830年)考中进士,随后改任庶吉士,并被授命为编修。他的政治生涯以弹劾恭亲王而告终,最终因为参与政治斗争而被即行革职。 2. 文学成就:蔡寿祺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其诗歌创作亦颇具影响力。有《梦绿草堂诗钞》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