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之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曲作家。
约生于1290年,逝世于1350年,是一位生活在元末的杭州人。他的一生与元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作为一位元曲作家,王举之不仅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散曲作品,还涉及诗歌创作。他的这些文学成就不仅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
王举之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曲作家。
约生于1290年,逝世于1350年,是一位生活在元末的杭州人。他的一生与元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作为一位元曲作家,王举之不仅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散曲作品,还涉及诗歌创作。他的这些文学成就不仅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双调 · 折桂令 · 七夕”是题目,“七夕”点明节令,“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古代称此日为乞巧节。《荆楚岁时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袖中,人俱习之。”故称“乞巧节”。这是一首咏七夕的曲牌名,后用来形容男女约会。 1. “鹊桥横低蘸银河
问哈蜊的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云叶轻灵,灵华纤腻,人物清癯。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东都。 译文: 询问哈蜊的气质如何?它秀美如天地,其功在于诗书。云叶轻盈灵动,灵华细腻柔滑,人物清瘦俊逸。采集燕子赵地的美丽言辞,拾取姚卢之地的珍贵珍珠。绝妙的功夫,家在美丽的西湖,声名远播东都。 注释: 1. 哈蜊:这里可能指的是哈蜊蛤,一种海生软体动物。 2. 乾坤
王珉字季琰,小字僧弥。 珣弟。 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 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 ”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 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 自导至珉三世善书,时方之杜、卫二氏。 《淳化阁法帖》卷三有其草书、行书各二帖。 生卒年
高鹗是清代诗人。 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 。他生于约1738年,逝于约1815年。高鹗的祖籍是今属辽宁的铁岭,其先世在清初即寓居在北京
明浙江会稽人,字纯甫,号青霞。 嘉靖十七年进士。 任溧阳知县,调茌平,入为锦衣卫经历。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随炳与严世蕃往来。 然性刚直,疾恶如仇。 俺答犯京师,兵退后,上疏劾严嵩十大罪,谓国弱政乱,皆由严氏。 遭廷杖,谪佃保安。 与塞外人相与骂严氏父子,缚草为人象其状,醉则聚子弟射之。 因而遭诬陷,被杀。 雄于文,下笔辄万言,所著书多被毁,仅存《青霞集》。 天启初,谥忠悯。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