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人,原名戴寅,清代诗人
戴寅是清代诗人。
戴寅(1647-1705),字统人,又字东溟,是清朝直隶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其家族成员中不乏文人墨客,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戴寅的诗才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他在康熙四十七年被举荐为进士,并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担任过江西定南知县等职。
统人,原名戴寅,清代诗人
戴寅是清代诗人。
戴寅(1647-1705),字统人,又字东溟,是清朝直隶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其家族成员中不乏文人墨客,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戴寅的诗才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他在康熙四十七年被举荐为进士,并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担任过江西定南知县等职。
鹰澶道中 荒难催客梦,侵晓踏征尘。 岭路余千折,山车只一输。 帽檐低碍树,潭影倒句人。 莫向东山去,山灵笑此身。 注释: 1. 鹰澶道中:鹰澶(鹰在飞)道中,意为鹰在飞行的途中。 2. 荒难催客梦:荒难,形容旅途的艰难困苦;催,催促、推动着。客梦,指旅人的梦境,也指旅途中的感受。 3. 侵晓踏征尘:侵晓,天色微明的时候;踏,行走;征尘,指旅途中的尘土。 4. 岭路余千折:岭路,指山路;余,剩余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孤馆残灯尽 -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寒冷,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寞的画面。 2. 矬窗落月斜 - “矬”字在此可能为笔误,应为“破”,表示窗户破碎,月亮斜照进来,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3. 河声犹在枕 - 虽然夜深人静,但河水的潺潺声仍在耳边回响,让人难以入眠。 4. 客梦已还家 - 诗人在梦中回到了家中,这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 5. 身世悲蓬转
无端风雨满山楼,楼外长江忽倒流。 海气乍沉瓜步树,潮声暗送秣陵秋。 注释:无端,无缘无故。瓜步树,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南。 译文: 没有缘由的风雨笼罩着山楼,楼外长江突然逆流而上。 海气忽然下沉瓜步树,潮声暗中送来秣陵的秋意。 六朝割据时期我还记得,一旦中原有失我就忧虑。 过去伤心的事情还让人怀念,我只好侧身天地感叹人生的短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
戴寅是清代诗人。 戴寅(1647-1705),字统人,又字东溟,是清朝直隶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其家族成员中不乏文人墨客,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戴寅的诗才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他在康熙四十七年被举荐为进士,并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担任过江西定南知县等职
谢高育是清代的诗人。 字锦雯,一字寄甥,是一位廪贡生。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担任通州训导、松江府学教授和常熟县学教谕等职。他的诗文作品在地方志中有所记载,显示了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行谊
戴凌涛是清代的诗人。 字文姬,又字文淑,是清代江苏江都人。他的生平资料并不丰富,但可以从现存的诗文中感受到他的生活和艺术风格。《绿窗遗稿》是他的作品集,从中可见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情感的表达
谢汝铨,日治后,迁居台北。 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 乙未之际,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 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 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 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 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马尼拉《公理报》
谢维岩,字瑞琳,号籁轩,又号石秋,以号行。 台湾台南市人。 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是年与许南英、蔡国琳、赵钟麒等人共组「浪吟诗社」;日本治台之后,又于明治三十年(1897)与连横、李少青等人重振该社。 明治三十九年(1906)应连横之邀,担任《台南新报》汉文部主笔;同年秋天,因老成凋零,台南地区汉诗人另组「南社」,由谢氏担任干事之职,为该社重要成员。 大正三年(1914)前往中国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