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梦周,字公复,号理堂,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1729年,卒于179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叶的动荡时期,但正是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诗作。作为一位进士,他不仅在官场有所作为,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闻名于世。
韩梦周,字公复,号理堂,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1729年,卒于179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叶的动荡时期,但正是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诗作。作为一位进士,他不仅在官场有所作为,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闻名于世。
【注释】 卅载:三十年 牧牛羊:指为官 威凛霜雪曜:威严凛然如同霜雪 莅皇堂:到皇帝的朝廷 泥首列稚耄:在朝廷上磕头跪拜,让年幼无知的人在前面 鞭扑:用棍杖打人 气急成噪:因愤怒而大声叫嚷 诅我暴:诅咒我暴政 黾勉:勤勉、努力 时凛苍鹰号:时时受到像苍鹰一样的人的指责和攻击 循循守往训:遵守旧有的规定和传统的做法 懒趋走:不愿趋前行走 中颇鲜欣懊:心中颇为欣慰和高兴 倚门笑:倚靠在门口笑
【解析】 1. 农夫叹 三月宜种谷,贫家无耕牛。感激邻舍翁,得以事西畴。(译文:农谚说三月适合种谷物,但我家没有耕牛,我感激邻里的恩人。) 2. 偕做少丁男,老妻力还遒。(译文:一起做了两个年轻男子。) 3. 沟水解渴肠,糠秕充饥喉。(译文:沟里的水解了我的干渴,糠秕充填了我饥饿的喉咙。) 4. 辛苦何足道,未识有秋不。(译文:辛苦又有什么用呢?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 5.
病起至程符 深秋老病自侵寻,梦里云山思不禁。 乍御巾车遵北渚,便扶筇杖入西岑。 从无懒慢名贤达,别有荒寒成古今。 破帽风吹黄叶路,萧萧瘦影一长吟。 译文: 深秋时节,我身体已经衰弱,疾病缠身。梦中常常思念着遥远的云山,无法自抑。 刚要整理好衣着,坐上巾车,沿着北边的水边小道行驶;接着扶着筇杖,进入西边的山岭。 我没有懒惰和怠慢名声,是名贤中的人;但这里却显得荒凉寒冷,成了古人和今人共赏的景物。
漂母祠 一首怀旧之诗,怀念昔日恩情 1. 第一章:流水与祠门 - 描述一湾清澈的流水和飘雪覆盖的祠门,营造出宁静而古朴的氛围。 - 使用“荒雪”一词,传达出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迁。 2. 第二章:王孙与钓翁 - 通过对比带剑少年和垂竿的老者,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人生态度的差异。 - “不见王孙钓”,暗示了时间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过去记忆的怀念。 3. 第三章:恩情与报恩 -
韩梦周,字公复,号理堂,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1729年,卒于179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叶的动荡时期,但正是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诗作。作为一位进士,他不仅在官场有所作为,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闻名于世
苏楫汝是清代诗人。 苏楫汝,字用济,新会人,其生活在清朝顺治辛丑年,即1651年,他是一位具有进士头衔的文人,并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诗歌创作上,苏楫汝留下了多首作品,如《寿林秋浦先生》等,展现了他深厚的文采和对自然景象的感受能力。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融入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例如,通过他的诗作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
颜伯珣,字石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秪芳园集》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文人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颜伯珣的介绍: 1. 生平背景:颜伯珣,字石珍,号相叔,山东曲阜人。他是康熙时期的官员,曾官至寿州州同。在任职期间,颜伯珣以其政治才能和政绩著称于世,其诗集《秪芳园集》中包含了许多反映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诗歌。 2. 文学贡献
韩则愈是清代的诗人。 字叔夜,生于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都体现了清代文人的风骨与才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清朝中期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其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