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隐茅屋,未识官吏貌。
颇闻野人言,威凛霜雪曜。
私拟牧牛羊,何用作虎豹。
及兹莅皇堂,泥首列稚耄。
鞭扑竟时施,气急遂成噪。
那无道路口,诅我以为暴。
黾勉事抚恤,尔汝相慰劳。
立法在惩奸,平人使有告。
未获神君名,时凛苍鹰号。
循循守往训,居官如学校。
以兹懒趋走,中颇鲜欣懊。
安有老乳母,乃作倚门笑。
皖江春色高,萧寺径相造。
问君从何来,百里承恩诏。
学至非饥驱,渊明谐特妙。
果腹事则已,要有韩才报。
爱民即为国,好事在忠孝。
勿谓人莫知,至宝光自耀。
太史书循良,千里独仰眺。
【注释】
卅载:三十年
牧牛羊:指为官
威凛霜雪曜:威严凛然如同霜雪
莅皇堂:到皇帝的朝廷
泥首列稚耄:在朝廷上磕头跪拜,让年幼无知的人在前面
鞭扑:用棍杖打人
气急成噪:因愤怒而大声叫嚷
诅我暴:诅咒我暴政
黾勉:勤勉、努力
时凛苍鹰号:时时受到像苍鹰一样的人的指责和攻击
循循守往训:遵守旧有的规定和传统的做法
懒趋走:不愿趋前行走
中颇鲜欣懊:心中颇为欣慰和高兴
倚门笑:倚靠在门口笑
皖江春色高:安徽的春天景色十分美丽
萧寺径相造:沿着寺院的小道相互拜访
问君从何来: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
百里承恩诏:被派到百里之外执行皇上的命令
学至非饥驱:学问到了一定境界,就不需要靠食物维持了
韩才报:有才能的人,应该报答国家的需要
爱民即为国,好事在忠孝:爱护人民就是国家的事;做好事是在忠诚孝顺的基础上进行的
勿谓人莫知:不要以为人们不知道
至宝光自耀:最好的宝贝自己会发光
太史:太史令,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职
循良:守法的官员
独仰眺:独自仰望远方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诗人以“改亭”自谦。诗中既表现诗人对政治的淡泊,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怀,更流露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当权者的不满。全诗风格朴实无华,语言平实自然,却充满了感情色彩。
这首诗是赠安潜山改亭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抒发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与不满。诗的前六句主要叙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对官吏的看法。诗人说自己隐居了三十年,没有见过官吏,但听说一些隐士说过这样的话——官吏威猛如寒霜和白雪一般,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让人感到恐惧。于是诗人便设想自己如果当官,一定会像牧羊一样对待这些官吏。可是当他真的当了官后才发现,那些官吏们并不是像隐士所说的那样,他们的威势甚至大得连老百姓都不敢惹。
接下来六句则是诗人自己在官府任职时的遭遇,他在这里向那些官吏们磕头跪拜,接受他们的斥责和责骂。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他觉得自己这样做实在是有些过分了,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接下来的十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热爱。他告诉百姓们,你们要勤劳地劳作,这样才能保证你们的生活;你们要诚实地向天地神灵祈福求福,这样你们的心愿才能得到满足。他还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做出愚蠢的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鼓励。他认为,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地为民服务,那么我们就能够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