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原名罗源汉,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08,卒于公元1782
罗源汉,字方城,号南川,是清代的诗人,生于1708年,卒于1782年。他不仅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更以其工书法和诗文闻名于后世。
罗源汉的一生,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他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雍正十一年(1733年),罗源汉凭借出众的才华中举,成为进士。他的仕途也颇为顺畅,历任编修、工部尚书等职务,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退休归隐。
方城,原名罗源汉,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08,卒于公元1782
罗源汉,字方城,号南川,是清代的诗人,生于1708年,卒于1782年。他不仅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更以其工书法和诗文闻名于后世。
罗源汉的一生,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他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雍正十一年(1733年),罗源汉凭借出众的才华中举,成为进士。他的仕途也颇为顺畅,历任编修、工部尚书等职务,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退休归隐。
宿湘山寺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注释: 1. 古寺一声磬(qìng):寺庙里发出了一声磬的响声。磬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大钟或鼓,声音悠扬。 2. 湘上吟:在湖南(古称“湘”)山上吟诗。 3. 湘源浚自此:(湘江)源头从这里开始。 4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宿石鼓书院(注释:夜晚住宿在石鼓书院) 衡州之山多奇特,雁峰峙南石鼓北。 周宣攻车不到此,佳名今古同烜赫。 长松翳阁神所栖,断碣欹墙人不识。 侧闻李宽建自唐,风雨年年秋草碧。 凭临十里万家烟,远树撑天鸟飞没。 其下绿净者湘江,左会蒸流环一玦。 我因行役过此邦,荆榛满眼尘满臆。 跻阶便问合江亭,吊古心怆访遗迹。 韩张两人久不作,高文大章垂金石。 剔藓循诵半模糊
【注释】: 1. 南海何人在,悬崖自古今。南海:指观音崖。南海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这里用以点明观音崖的名胜。 2. 一龛藏世界,半岭有晴阴。 3. 我欲探龙窟,扪萝力不任。 4. 泉声送钟响,洞口白云深。 【翻译】: 南海观音崖,位于南海之中,自古以来就以其美景和神秘而闻名。崖上有一个洞窟,里面隐藏着整个世界的奥秘,而半山腰处则时有阳光和雨水交织,形成美丽的光影。我想探索这个神秘的洞穴
罗源汉,字方城,号南川,是清代的诗人,生于1708年,卒于1782年。他不仅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更以其工书法和诗文闻名于后世。 罗源汉的一生,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他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雍正十一年(1733年),罗源汉凭借出众的才华中举,成为进士。他的仕途也颇为顺畅,历任编修、工部尚书等职务,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退休归隐
严玉森是清代的诗人,字鹿溪、一字六希,号虚阁,仪征人。他是同治癸酉举人,曾任户部主事。 关于严玉森的生平与经历,目前的资料相对有限。然而,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其诗歌集中,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严玉森的诗词风格多样,题材广泛,从描绘自然景色到表达个人感慨,都可见一斑。例如《可园独游梅花盛开》和《客话太白武功之胜因怀康对山修撰》等作品
怀应骋是清代的诗人,字莘皋,嘉兴人。 《高愉堂诗集》是怀应骋的主要作品集,收录了他的诗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情感。例如,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