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之山多奇特,雁峰峙南石鼓北。
周宣攻车不到此,佳名今古同烜赫。
长松翳阁神所栖,断碣欹墙人不识。
侧闻李宽建自唐,风雨年年秋草碧。
凭临十里万家烟,远树撑天鸟飞没。
其下绿净者湘江,左会蒸流环一玦。
我因行役过此邦,荆榛满眼尘满臆。
跻阶便问合江亭,吊古心怆访遗迹。
韩张两人久不作,高文大章垂金石。
剔藓循诵半模糊,发箧朗吟三太息。
小憩危亭日影斜,登楼一眺乾坤窄。
文名山斗今几人,吾道南来溯正脉。
黄昏钟鼓催客卧,秋山月出寒江白。
宿石鼓书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石鼓书院》并非由罗源汉所写,而是实默巴延的作品。该作品收录于《石鼓书院》一书中,是元朝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
《宿石鼓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机构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石鼓路,其前身为明代文学家吴澄所创办的私塾。后来,这里成为南京书院中最著名的一所。石鼓书院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石鼓书院》的原文、译文和注释等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例如,可以访问官方网站或图书馆获取《石鼓书院》的拼音版和在线朗读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文章和评论,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这些资料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提供关于石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更多信息。
《宿石鼓书院》是元朝时期实默巴延所著的文学作品,而非罗源汉的作品。该作品所在的石鼓书院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学术机构的典范,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通过对《宿石鼓书院》及其所属石鼓书院的介绍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和学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