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斋,原名倭仁,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04,卒于公元1871
清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斋,亦字艮峰。
道光九年进士。
同治初擢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授皇帝书。
精研理义之学,同治间号为理学大师。
曾反对选用科甲官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为顽固派代表人物。
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卒谥文端。
有《倭文端公遗书》。
生卒年:1804-1871
艮斋,原名倭仁,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04,卒于公元1871
清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斋,亦字艮峰。
道光九年进士。
同治初擢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授皇帝书。
精研理义之学,同治间号为理学大师。
曾反对选用科甲官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为顽固派代表人物。
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卒谥文端。
有《倭文端公遗书》。
生卒年:1804-1871
注释: 如果行不通,那就反求诸己吧;躬身反省并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赏析: 这首诗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1472—1529)所著的《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卷一。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和旅行家。他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识与行动是不可分的一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知识的真理性。这首诗就是表达了他这种思想。 首句“行不得则反求诸己”是说,如果行不通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风光最好传平壤,一夕星轺此暂停” - 注释:“风光最好”,指的是此地的风光景色极为优美。“传平壤”,指将这美好的风景传播给平壤,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此处的美景展示给远方的人。“星轺”,古代帝王或使节乘坐的快速马车,这里比喻为星星般的使者。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平壤美景的赞美及对能将这美景分享给他人的期望。 2. “东去江流千顷碧,西来山拥四围青” - 注释
诗句释义 1 第一边关气势雄:这句描述了边疆的第一边关,展现出其雄伟壮观的气势。 2. 岩疆锁钥控瀛东:形容这个边关如同锁钥一样控制着瀛洲(中国东北部)的东部地区。 3. 江涵鸭绿分晴霭:描绘江水被鸭子绿的颜色分割,形成清晰的天际线,天空中飘荡着云彩。 4. 山拥螺青矗远空:形容山峰被螺形的青绿色覆盖,矗立在遥远的天空中。 5. 百尺城楼高岭上: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城楼位于高岭之上。 6.
宿野营 一水划西东,边关百里中。 荒原衰草白,野火晚山红。 寒夜霜侵幕,遥天月挂弓。 叆江明日渡,击楫倚长风。 注释 - 宿野营:在荒野中的营地过夜。 - 一水划西东:指的是河流向东流淌,而自己则向西行进。 - 边关百里中:边境的关隘相隔很远。 - 荒原衰草白:荒凉的草原上草色变白。 - 野火晚山红:傍晚时分山上的野火映红了天空。 - 寒夜霜侵幕:寒冷的夜晚,霜气侵袭帐篷。 - 遥天月挂弓
【注释】 宿龙泉馆:住在龙泉馆。龙泉馆,指代诗人的住所,可能是在长安附近的地方,因为唐代的长安是著名的文化古城,有很多文人雅士的寓所。 暮色落郊坰(jīng):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暮色笼罩着郊外。 行人望驿亭:行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驿亭,古代供人住宿和歇脚的地方。 落霞随日尽:夕阳西下,晚霞渐渐消逝。 飞鸟入烟冥:天边云彩被晚霞映照,与天空融为一体,仿佛连成一片,而飞鸟在这片云海中穿行
【注释】 过样子岭:经过样岭。意思是路过这座山岭,即样岭。 流水送行客:流水在送行者。这里以水喻人,流水有情,为行人送别。 寒山历万重:指山岭上云雾缭绕,景色十分清幽、冷寂。历万重,形容山峦重叠。 半空盘鸟道:半空中盘旋着鸟儿飞过的路,形容山路盘旋曲折。 一径入云峰:一条小路直通云霄。 皓皓摩天雪,苍苍拔地松:指山上的雪花白亮,山间的松树苍劲挺拔。 红尘真远隔:指世俗的纷扰离我很远
“自如”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明代著名诗人,字月潭,号剑堂,六合(今江苏南京)人。 自如是明朝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