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作袁端、蕴端。
清宗室,字正子,一字兼山,号玉池生,别号红兰室主人。
岳乐子。
康熙二十三年,封勤郡王,后降贝子,寻缘事革爵。
自少修谨,被服儒素,嗜学博古,诗拟李商隐,画法陈淳。
有《玉池生稿》、《扬州梦传奇》。
生卒年:1671-1705
或作袁端、蕴端。
清宗室,字正子,一字兼山,号玉池生,别号红兰室主人。
岳乐子。
康熙二十三年,封勤郡王,后降贝子,寻缘事革爵。
自少修谨,被服儒素,嗜学博古,诗拟李商隐,画法陈淳。
有《玉池生稿》、《扬州梦传奇》。
生卒年:1671-1705
关山月 关山月,一年十二度圆缺。平时不忍看,况是中秋节。 赏析: 关山月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塞夜景,明月当空,映照着壮丽的山河和辽阔的空间。这种美景让人感到宁静而深远,同时也让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产生敬畏之情。 关山月,玉宇绝纤尘。平沙明似水,矮树远疑人。 赏析: 关山月的第二句诗进一步描述了明月照耀下的边塞景象。明月如玉,洒下清辉,把天宫的洁净与大地的壮美融为一体。平沙如镜,清澈见底
这首诗描绘了灵佑寺丈室中的松树,用诗的形式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高僧丈室素壁立,色如积雪光如湿。:描述高僧的住所(寺院)中一堵白墙壁直立在那里,颜色像积雪,光线柔和。 - 卧云主人发清狂,泼翻一斗松煤汁。:比喻高僧像躺在云端一样自在,他的发髻被风吹得凌乱,仿佛是洒了一斗松煤汁。 - 由来笔可补化工,化出苍髯老黑龙。:意思是说
【注释】 ①战城南:写战争。城之南:指城南的战场。 ②阗然:形容军鼓的声音很大。两阵交:指两军交战。 ③杀气暗天:形容战场上杀声震天,气氛恐怖。太阳白:日落时,天色变白。 ④将士奋呼击贼:将士们呐喊着攻击敌人。 ⑤继以锋锷:接着用利刃进攻。 ⑥自未至申:从傍晚到申时(下午3点至晚上7点)。 ⑦将军战胜气如虎:将军威风凛凛,如同猛虎。 ⑧点部伍:整顿部队,指挥战斗。 ⑨西山日落东山昏
无题 寂寞重门里,徘徊小院中。 一朝歌《子夜》,三月老春风。 梦为愁多乱,诗因思苦工。 鹃知无限恨,花自不胜红。 久别肠应结,遥怜心亦同。 非关泉下路,岂是月中宫。 生死能相见,仙凡尚可通。 如何归白阁,咫尺胜苍穹。 注释与赏析: - 寂寞重门里,徘徊小院中。: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孤独和迷茫。"重门"可能象征着重重障碍或困境;"徘徊"则描绘出内心的挣扎和不确定感
【诗句释义】 人生经历大的变化,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地移动。死亡接踵而至,老年人替代了婴儿。面貌、颜色、智力和形态,都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随生而来就随落,不再是婴儿时期的模样了。这其中的变化是人们无法察觉的,只有到了后来才明白过来。 【译文】: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地移动。死亡接踵而至,老年人替代了婴儿。面貌、颜色、智力和形态,都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随生而来就随落
这首诗的译文是: 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 注释: - 形动而生影: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子。 - 声动而生响:声音的运动产生回声。 - 无动而生有:没有运动的事物也会产生某种状态或结果。 -
诗句释义与赏析 春郊晚眺 - 长堤一望夕阳斜:描述诗人站在长堤上遥望远方,夕阳西下,斜阳映照着长堤。夕阳斜照,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 芳树枝枝待暮鸦:描绘了黄昏时分,树枝上挂着的果实(可能指的是梅子或桃子)等待着归巢的乌鸦。这里的“芳树”和“暮鸦”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 西岭生云将作雨 - 西岭生云:描述了西边的山脉上空聚集的云雾,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的氛围。 -
夜见旄头闪闪明,羽毛书火乱纵横。 孤身方就南归计,半路重登北去程。 倦数客途嫌马慢,寒添风力压裘轻。 迂儒敢道从军苦,从古高阳有郦生。 注释: 1. 旄头:指北斗星,古人认为它是北方的星宿,因此称“北辰”为“旄”。闪闪明:形容北斗星明亮闪烁的样子。 2. 羽书:古代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消息的书简或信函。烽火: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烟火信号。 3. 孤身:独自一人。方就:刚刚制定。南归计:向南回归的计划。
【译文】 子列子感叹说:唉,我住在郑国四十年,国君、卿大夫没有人知道我贤能。 子陵不喜欢读书人,却把粮食送给饥民。 当年他面露饥色,后世却称他是神仙。 【注释】 列子:春秋末战国初哲学家。名御寇,字伯阳,号列子,郑国人(今河南新郑)。曾修道于颖水之阳,隐居郑地四十年。 嗟嗟:叹词,表示感慨。 子列子:指列御寇。 居郑:居住在郑国。 四十年:谓在郑国居住了四十年。 国君、卿大夫:指在朝执政的官员们
【注释】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折尽:指柳树枝条折断。别时:分别的时候。又见:再次见到。 【赏析】这首诗是写离情别绪的,抒发了作者与朋友分手之际,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 首句“千里书来春色明”中“千里”是虚数,形容距离遥远,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书来”,即书信到来。“春色明”中的“春色”指的是春天的景色,而“明”则是指明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临之时,远方的朋友寄来了一封信
恩锡是清代的满族诗人,字竹樵,室名包括承恩堂、嘉禾堂和曼陀罗花馆。以下是对恩锡的相关介绍: 1. 个人背景:恩锡出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仍健在。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生活和创作时间跨度较长,这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文学贡献:恩锡留下了许多诗作,其中包括《承恩堂诗集》十卷、《蕴兰吟馆诗余》三卷等多部诗集。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总结
或作袁端、蕴端。 清宗室,字正子,一字兼山,号玉池生,别号红兰室主人。 岳乐子。 康熙二十三年,封勤郡王,后降贝子,寻缘事革爵。 自少修谨,被服儒素,嗜学博古,诗拟李商隐,画法陈淳。 有《玉池生稿》、《扬州梦传奇》。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