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子列子,居郑四十年。
国君卿大夫,无人知其贤。
子阳不好士,遗粟以人言。
当年有饥色,后世称神仙。
【译文】
子列子感叹说:唉,我住在郑国四十年,国君、卿大夫没有人知道我贤能。
子陵不喜欢读书人,却把粮食送给饥民。
当年他面露饥色,后世却称他是神仙。
【注释】
列子:春秋末战国初哲学家。名御寇,字伯阳,号列子,郑国人(今河南新郑)。曾修道于颖水之阳,隐居郑地四十年。
嗟嗟:叹词,表示感慨。
子列子:指列御寇。
居郑:居住在郑国。
四十年:谓在郑国居住了四十年。
国君、卿大夫:指在朝执政的官员们。
无人知其贤:指在朝执政的官员中没有一个人了解他的贤能。
子阳:指郑简公。不好士:对读书人不重视。遗粟以人言:把粮食分给饥民。
当年:指过去。饥色:饥饿的样子。
称:称赞。
神仙:古代传说人死之后成为仙神。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诗人借列子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列子是古代著名的道家人物,据说他在郑国住了四十年,但是国君、卿大夫都没有发现他的才能和德行。列子虽然生活清苦,但是依然关心百姓的疾苦,把粮食分给了饥民。尽管当时列子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而纯真的心,没有被世俗的权力所迷惑。因此,后人称颂列子为“神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那些只关注权力和地位的人的鄙视。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关心百姓疾苦、无私奉献的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