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丈室素壁立,色如积雪光如湿。卧云主人发清狂,泼翻一斗松煤汁。
由来笔可补化工,化出苍髯老黑龙。老龙惟肯半身见,半身何处藏虚空。
龙性变化原无穷,头角插戟尾掉风。行处雷电云雨从,岂知时序当严冬。
蛰龙垂首等蛰虫,丰隆捉龙掷壁上,更化百尺之老松。
老松前身是老龙,松龙虽别神灵通。趺坐犹然风雨后,犹作涛声吼定中。

这首诗描绘了灵佑寺丈室中的松树,用诗的形式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高僧丈室素壁立,色如积雪光如湿。:描述高僧的住所(寺院)中一堵白墙壁直立在那里,颜色像积雪,光线柔和。
  • 卧云主人发清狂,泼翻一斗松煤汁。:比喻高僧像躺在云端一样自在,他的发髻被风吹得凌乱,仿佛是洒了一斗松煤汁。
  • 由来笔可补化工,化出苍髯老黑龙。:意思是说,笔墨可以模仿大自然的造化,创造出苍劲的黑龙。
  • 老龙惟肯半身见,半身何处藏虚空。:这里的“老龙”指的是画中的松树,它只露出半边身子。
  • 龙性变化原无穷,头角插戟尾掉风。:强调龙(松树)的本性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它的头和角像是插着戟,尾巴随风飘散。
  • 行处雷电云雨从,岂知时序当严冬。:意味着在松树行走的地方,雷声、电光、云朵、暴雨都随之而来,但人们并不知道这是在冬天。
  • 蛰龙垂首等蛰虫,丰隆捉龙掷壁上,更化百尺之老松。:这句话表达了松树(龙)在冬眠时低垂着头,就像冬眠的动物一样。后来,它被丰隆捉到并扔到墙上,然后又变成了一棵百尺高的参天大树。
  • 老松前身是老龙,松龙虽别神灵通。:这句话说明这棵松树原来也是一条龙,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一棵普通的松树,但它仍然保持着与神灵相通的特性。
  • 趺坐犹然风雨后,犹作涛声吼定中。:形容这幅画中松树的形象仍然像是在风雨过后的状态下,但它的声音却如同暴风雨中的巨响,震撼人心。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顽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高僧的住所、画作中的松树以及自然界的现象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又有抽象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