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

这首诗的译文是:

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

注释:

  • 形动而生影: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子。
  • 声动而生响:声音的运动产生回声。
  • 无动而生有:没有运动的事物也会产生某种状态或结果。
  • 自然非勉强:自然界的变化不是人为的强迫。
  • 有形必有终:有形态的存在必然有结束。
  • 死生互消长:死亡和生存是相互转化的过程。
  • 茫茫天地间: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
  • 鬼者即是归:鬼象征着归宿或终点。
  • 当作归家想:应当考虑回归家乡的想法。
  • 死人为归人:死去的人被视为返回家中的人。
  • 生人行何往:活着的人该如何行动去向何处。
  • 一人失其家:一个人失去了他的家,引申为个人遭遇不幸。
  • 世必为狂荡:社会必定混乱不堪。
  • 天下皆失家: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家园。
  • 曾莫知其枉:人们不知道这种混乱是错误导致的。
  • 圣人一生死:圣人对生死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 去来如反掌:去和来就像翻转手掌一样简单自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物体运动、声音产生以及存在状态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宇宙循环规律的认识。诗中通过“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即使是死亡也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诗人通过这些观察,传达了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以及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的思考,即我们应当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此外,诗歌还涉及了社会层面的问题,如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迷茫,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混乱,寻找到自己的归宿和方向。最后,“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这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生死和去来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世事变化的淡泊看法。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