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良,原名刘秉璋,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16,卒于公元1905
清安徽庐江人,字仲良。
咸丰十年进士。
授编修。
同治间从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捻军,转战江浙鲁豫。
光绪间任浙江巡抚,中法战争时,严防沿海要隘,击退法军。
后官四川总督。
以教案纷起,被教士控告,坐褫职。
卒后复原官。
生卒年:1816-1905
仲良,原名刘秉璋,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16,卒于公元1905
清安徽庐江人,字仲良。
咸丰十年进士。
授编修。
同治间从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捻军,转战江浙鲁豫。
光绪间任浙江巡抚,中法战争时,严防沿海要隘,击退法军。
后官四川总督。
以教案纷起,被教士控告,坐褫职。
卒后复原官。
生卒年:1816-1905
诗句解析: 1. “堂中都是个中人” - 这句表明所有在场者都是经过筛选和认可的,他们是这个领域的精英。 - 注释:“个中人”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在场者的肯定和尊重,强调了他们对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和贡献。 2. “十数年辛苦风檐” - “十数年”指长时间,“辛苦风檐”比喻在艰难环境中辛勤工作。 - 注释
译文: 在顺昌的战场上,我们的旗帜共同升起,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巴蜀的风云中,我们遭遇了无数的变故和挑战,有的离开了,有的留下了。 我们历经百战,为国家立下了奇勋,这些荣耀都记载在史册之中。 注释: 1. 顺昌旗帜共宗支:顺昌是一个地方名,这里指的是在某个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地方的战役)的战斗中,我们与同一家族的人并肩作战。 2. 袍与同,泽与同:袍是古代的一种衣服
【译文】 范文正拥有十万兵马,成算独操,四夷都服将军的韬略; 武乡侯两度开济天下,大名不朽,千秋拜丞相祠堂。 【注释】 挽左宗棠联:挽联是挽歌的一种,一般用于追悼死者,也可用于祝贺生者。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号陶斋,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洋务派骨干、湘军重要将领之一,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封二等恪靖伯。他一生功勋卓著,但晚年因受肃顺等人排挤,被诬下狱,后获释出京
【注释】 挽曾国荃联:这是挽诗,是作者对曾国荃的颂扬和哀悼。能擒贼先能擒王,千古风云,天森列宿;有难兄复有难弟,六朝烟雨,地陨双星。 【赏析】 “能擒贼先能擒王,千古风云,天森列宿;”这两句是说,曾国荃善于捕捉敌人的主帅,就像天上的列宿一样,能够掌握整个风云的变化,成为一代名将。 “有难兄复有难弟,六朝烟雨,地陨双星。”这两句是说,曾国荃与他的哥哥一样,都是英勇善战的人
【注释】 挽:挽留;曾国藩:清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湖南湘乡人。 箕尾: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属东方青龙。 社稷:古代指国家。 泽被:恩泽普施于百姓。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用天上和人间的对比来表达对曾国藩的怀念,赞颂他的功绩和影响。 上联“天上大星沉,气壮山河,身骑箕尾”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大星沉落,代表着曾国藩已经离世,但他的气魄依然强大,如同山河一般坚固。身骑箕尾,象征着他的地位崇高
十载讼沉冤,有子不辞三刖足。 九重褒大节,先生应为一开颜。 注释: 十年之间,你一直被冤枉,但你的儿子却愿意接受三次的惩罚。 九重天之中,你受到了极大的赞扬,你的大节值得称赞,所以你的父亲应该为此而高兴。 赏析: 这首诗是沈耀鋆在面对父亲的冤情时所写的。他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对父亲的大节表示了高度的赞扬。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父亲十年的冤情,以及他对大节的理解和支持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旧院习已荒,榛芜翳众绿。”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过去庭院的荒废景象,长满了杂草,树木郁郁葱葱。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废弃已久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2. “命匠稍经营,累石间疏竹。” - 注释:指工匠开始重新修葺,用石头砌墙,种上竹子。 -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修复后的新生景象,通过简单的修缮,展现出希望与重生的意象。 3.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所作的《归田自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归田自述 - 描述作者放弃官场生活,回到乡村生活的情况。 2. 元龙意气昔何如 - 回忆起过去在官场时的志向和气魄,与现在的归隐形成对比。 3. 荏苒光阴付子虚 - 感慨岁月流逝,如同梦幻般虚无,无法抓住。 4. 政绩不登循吏传 - 感叹自己的功绩无法被记载,成为史书中的“循吏”一类的人物。 5. 文章岂有茂陵书
《归田自述》 望见蓬庐喜欲颠,弟兄慰问笑喧阗。 豪赀富拥书千卷,醉态狂歌诗一篇。 清白差堪贻子姓,烧丹何必学神仙。 兴来沽酒招朋好,斫脍烹雌足俸钱。 注释: ①蓬庐:用茅草等搭盖的简陋房屋。②嬉(xī)喧阗(tián):喧闹嘈杂。③赀(zī):财富。④清白:清廉。⑤贻(yí):留给、传给。⑥斫脍(cuò huì):切肉剁肉。⑦雌:指母鸡。⑧俸钱:官府发给的薪金。 赏析
【注释】 ①铃辕:指马的铃声。小队:指马队的行列。旌旗:军用旗帜。嘉命:嘉奖的命令,这里指皇帝的诏令。远视师:指奉命出巡。 ②马齿:指年龄。六旬:六十岁,指作者年过花甲,已是高龄。吾老矣:指自己已年老体衰。羊肠:形容曲折险峻。九折:形容道路迂回,曲折很多。命驱之:命令他出发。 ③层峦:层层山峰。龙眠画:指安徽黄山,有“黄山西海”之称,山势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云雾之中。秀岭雄于太白诗
黄琬璚是清代湘籍著名女词人。 字葆仪,号西泠,出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宁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温婉的才情和婉约的词风而闻名。她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她的文学天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女性的情感世界
淸湖南醴陵人,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 光绪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後创办杂志,鼓吹反淸革命,遭淸廷通缉,亡日本。 萍浏醴起义爆发後,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三年。 出狱後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 民国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 後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 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
蔡碧吟,蔡氏招台南举人罗秀惠入赘。 (注)孰料,罗氏放诞风流,不久即荡尽蔡家资财,晚年夫妇以卖字为生。 蔡碧吟生平作品未结集出版,兹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台海诗珠》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 (蔡美端撰)注文:参考守一生〈碧吟女史〉,《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17日。 蔡碧吟议赘罗秀惠一案,颇多报导,可参考〈就蔡碧吟议赘罗秀惠言〉,《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杨芳灿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才叔,号蓉裳,江苏常州府金匮人。 杨芳灿生于清高宗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未时,卒于仁宗嘉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少即华赡,与从兄杨伦、表兄顾敏等都有交往。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也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历练和对民间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