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源,原名薛道光,宋代诗人
宋陕府鸡足山人,一名式,又名道原,字太源。
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
云游长安,留开福寺。
后为道士。
徽宗崇宁五年寓郿,遇石杏林传授口诀真要,乃注解《悟真篇》,作《复命篇》及《丹髓歌》。
高宗绍兴中寿至一百十四岁卒。
生卒年:?-?
太源,原名薛道光,宋代诗人
宋陕府鸡足山人,一名式,又名道原,字太源。
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
云游长安,留开福寺。
后为道士。
徽宗崇宁五年寓郿,遇石杏林传授口诀真要,乃注解《悟真篇》,作《复命篇》及《丹髓歌》。
高宗绍兴中寿至一百十四岁卒。
生卒年:?-?
{"序": "薛道光,宋靖康元年(1126年)作《还丹复命篇序》,详述自己的学道经历以及金丹的要旨。他自谓学道多年而未得真传,直到宣和二年(1120年)才得到真人的口诀。 这个口诀揭示了大道的核心原理,包括日月、龙虎、阴阳、天地等象征元素,以及金丹炼制的具体过程。基于这个口诀,薛道光创作了这部《还丹复命篇》"}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是宋代诗人薛道光的作品。下面将一一对应解析这首诗: - 第一句
诗句翻译: - 迩来活计不胜清,一亩沙田手自耕。 - “迩来”意味着近来、最近,表示薛道光近期的劳动生活;“活计”指的是生计或工作,“不胜清”表示其工作非常辛苦且复杂;“一亩沙田”指的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手自耕”表明是亲自动手耕种。整句诗反映了他最近的生活状况,即在贫瘠的土地上亲自劳作。 - 晴雨共资春气力,不愁苗稼不滋生。 - “晴雨共资春气力”描述了天气的变化对农事的影响,“共资”
{"1. 九还七返定三才,开辟抽添尽藉媒。 2. 四象包含归戊己,精勤十月产婴孩。"}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是宋代薛道光的作品,共有五言律诗十六首和七言绝句三十首。此诗通过描绘炼丹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展现了道家修炼的神秘境界及高深莫测的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九还七返定三才:描述了一种将宇宙万物归位的过程,其中“九还”和“七返”分别代表从混沌到明晰、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过程
拂掠廛中碍眼尘,休将大道付人情。 堪矜自古神仙辈,持故如愚不作声。 注释:掠过集市中阻碍视线的尘埃,不要将修道成仙的道理交给世俗的人去理解。应该以古之神仙自谦的态度,保持虚心,不轻易发言。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晚年退隐后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充满了哲理性。首句“拂掠廛中碍眼尘,休将大道付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之人的不满和批评
{"parents_genuine_qi_invisible_absence_unreachable"}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 父母生来真一气,无形无影卒难寻。 要知黑白通玄妙,魂魄相投产紫金。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父母生来就有一个真气,这个真气无形无影,难以寻找。要知道黑白通玄的道理,就是魂魄相互转化,投入紫金。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天地相交由否泰,屯蒙气候互相通。 一夫一妇资天地,三女三男合始终。 注释: 天地相交:指天地阴阳相交,万物生长。由否泰:从否卦到泰卦,象征着事物的变化过程,从不利到顺利。 屯蒙气候:指屯卦和蒙卦的天气和气候,屯卦代表雷雨交加,蒙卦代表草木发芽,两者相互影响。 一夫一妇:指一个人和一个女人。资:依靠。天地:指天地之气。 三女三男:指三个人,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性别和性格。合始终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译文进行分析。最后赏析。此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准确理解题干所给要求;二是要对全诗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包括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三是要仔细阅读注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赏析;四是要对赏析的内容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答案】 【注释】 ①“还丹”:指道教所说的仙药。②“复命篇”
``` 几年勤苦觅仙俦,不做神仙未肯休。 缘合自然成大道,岂教凡辈觅踪由。 龙虎一交相眷恋,坎离才媾便成胎。 注释: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修行伙伴,如果不成为神仙,我决不罢休。当缘分到来时,自然能够领悟到大道的真谛,又怎会让凡夫俗子们找到我的踪迹呢。 赏析:薛道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修仙道路的追求与坚持。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修炼,才能找到真正的道法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屏除人我守丹房,转觉光阴气味长。 荣辱不随尘外客,但于金鼎炼铅霜。 ``` 诗句翻译: 1. 屏除人我守丹房:在丹房(即炼丹的地方)中排除了世俗的人我之见,专注于内丹的修炼。 2. 转觉光阴气味长:通过修炼,感觉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香气变得更加长久。 3. 荣辱不随尘外客:名誉和利益不再追求,而是如同超脱尘世的客人一样,不被世俗所累。 4.
上善之基妙最深,华池神水定深沉。 神功运火抽添处,炼己持心莫放心。 注释:上善的根基最为神奇和深奥,华池神水定会深沉。神功运火,抽取增添之处,修炼自我,要时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炼丹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炼丹过程的理解。他认为,上善的根基最为神奇和深奥,就像华池神水一样深沉。在炼丹的过程中,他注重神功的运用和心灵的修养,主张在炼丹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命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德源,号安晚。 初名燮,字文叔。 郑若冲子。 宁宗嘉定十年进士。 少曾从楼昉学,以能文极为楼钥称赏。 历官国子学录、太学博士。 与史弥远同策立理宗。 累迁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绍定六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端平初,召还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时号“小元祐”。 次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 逾年疏请去职。 淳祐九年累复左相。 十一年致仕。 卒谥忠定。 有《安晚集》。 生卒年
滕岑,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 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 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 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 有诗集,已佚。 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 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生卒年
管鉴是宋代的杰出诗人。以下是关于管鉴的介绍: 1. 生平简介:管鉴,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后徙临川(今江西抚州),其一生经历了从仕途起步到晚年辞世的过程。乾道九年时,范成大使四川后东归途经峡州期间,曾见过管鉴。在淳熙十三年,管鉴任广东提刑,这标志着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2. 文学成就:管鉴的词风清丽和婉,他的诗词作品被收录在《养拙堂词》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