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
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
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
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
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
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
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
有《圭斋文集》。
生卒年:1273-1357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
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
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
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
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
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
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
有《圭斋文集》。
生卒年:1273-1357
【注释】 道:诗题。吴山:即浙江钱塘县(今杭州)西北的天目山,在今杭州市西南七十里处。龙目:指山中峰峦如龙。紫逻:紫色山峰。灵湫:山名,瀑布流过之处。神杉:指山中古树,高十围。崇祠:山中庙宇。坎坎:风雨声。丁丁:鸟鸣声。青莲座:北斗七星形如莲花。 【赏析】 点明诗篇题目。吴山,是浙江省的名山之一,在今杭州市西南七里。此诗写山中景色。首句“道”字领起全诗。“道”者,言说也。诗人站在吴山之巅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侄子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markdown 示侄 吾宗孙子多好学,争持卷轴求余诗。 嗟余膏馥有几许,况复老懒惟其时。 子年弱冠气方锐,立志要与青云期。 冀马生驹汗血器,越女堕地琼瑶姿。 固知美质故应尔,所贵论道隆师资。 牧之涉世晚自误,冬至作诗镌阿宜。 初阳萌动慎培养,万木一本含春滋。 ``` 1. 吾宗孙子多好学,争持卷轴求余诗。 -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西明道人 西明道人,意指在西明寺修行的僧人。西明寺位于长安城东的西明门外,是唐朝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这里的僧人通常以禅宗为宗,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悟性的提升。因此,西明道人在这里修行,必定有着深厚的佛学底蕴和高深的禅定力。 2. 武昌堤上水云身 武昌堤
【注释】 欧阳公: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年)。牡丹诗:以牡丹为题写的诗。盛游西洛方年少,晚乐渔樵号醉翁。 欧阳公:即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西洛:洛阳的古称。 白首归来玉堂署,君王殿后见鞋红。 欧阳修任知制诰官时,曾写过一首《咏牡丹》诗。这首诗中说:“洛阳花甲三千树,侯门一品九香车。” 【赏析】 欧阳修在西京任知制诰官时,有感于洛阳城中牡丹盛开,特作此《咏牡丹》诗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诗句逐句释义: 1. 接花木:这一句似乎是在描述园艺工作或某种植物的养护过程。"接"在这里可能是嫁接的意思,即通过将两种不同的树木或枝条结合起来,以增加其价值或美观性。 2. 园丁妙手即花神:这句话表明了园丁的手艺非常高超,他们就像是掌管花草的神一样。园丁通过他们的技能和智慧,使得花朵得以更好地生长和繁衍。 3. 换叶移枝伪脱真
寄有壬许参政 京华白发染尘埃,喜见文场闭复开。 自是曹参当继相,不然王式肯轻来。 上躬藻火惭无补,众论盐梅属有材。 素志已酬归欲早,相期浊酒坐莓苔。 注释:京华:指京城洛阳。曹参、王式:都是西汉的名臣。曹参曾任丞相,王式曾任御史大夫。曹参为相时,实行清静无为的黄老之道,而王式则以刚直著称,反对宦官专权。曹参曾说:“治道贵清不贵浊。”曹参的继任者萧何也主张“无为”。萧何曾说:“吾用曹参为丞相
吴西村雪霁图 郑虔诗画交融艺术成就展示 1. 诗人简介 - 郑虔:唐代著名诗人兼画家,以诗画双绝闻名。 - 独立经营 - 曾向湘江拿钓艇 2. 诗句原文 - 郑虔能画又能诗,独立经营雪霁时。 - 曾向湘江拿钓艇,卖鲜沽酒鬓如丝。 3. 诗句译文 - 郑虔既能画画也能写诗,独自经营在雪后初晴时分。 - 他曾到湘江去拿过钓鱼的船,卖了新鲜的鱼换酒喝,但头发已白如丝。 4. 赏析与注释 - 独立经营
漫题二绝 其二 属官分住省郎曹,省树年深过屋高。 翰长昼閒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 注释与译文: - 属官分住省郎曹:指官员们分别居住在尚书省的各个部门。 - 省树:指树木,这里特指生长在尚书省院中的古树。 - 过屋高:形容古树非常高大,甚至超过了房屋的屋顶。 - 下帘危坐:形容在树荫下静静地坐着,帘子垂下以隔绝外界噪音,体现了一种清静的生活态度。 - 听松涛:聆听风吹松树的声音
【注释】 鳌峰:山名,在福州。 翰林:官署名,明清两代指学士院。这里泛指文士。 老屋:旧时官署或文人故居的别称。 势深雄:形势雄伟。 金家兀术宫:指南宋末年,金人侵占中原后,曾建立的行宫(即金銮殿)。 定鼎:建都。 初年:当初,指宋高宗建炎年间。 省:省署,指秘书省。 凤池:凤凰池,是皇帝召见群臣的地方。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福州鳌峰山麓的一座古建筑。鳌峰,位于福州城北
鳌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鳌山六月少蚊蝇,四壁松风动画缯。 注释:鳌山在六月里很少会有蚊蝇,四周的松树风声像画中的画面一般,飘动着轻纱般的云彩。 长贰聚听清澈骨,一人人系一条冰。 注释:官员们纷纷聚集在一起聆听,他们的耳朵清晰如玉,就像系着一根根冰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杭州鳌山的景象,以清新、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写夏景,突出其清爽,用“少蚊蝇”来表达其清新;次句写环境
元代诗人何中,字太虚,一字养正,生于1265年,逝世于1332年,是元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他在元世祖至元二年登进士第,一生致力于古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其诗作平易自然,清新幽静,意境深邃。 何中出身于江西抚州的望族,世代蒙宋朝恩荫,加之父辈与南宋名臣文天祥的渊源,使他终身不仕元。在官场失意后,他选择了潜心学问,隐居乡间,藏书万卷,手自校勘。他对《书经》有深入研究,备受名儒推崇
行端是元代的诗人,他俗姓何氏,字景元,一字元叟,自称寒拾里人,临海人。以下是一些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于约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行端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在年仅十一岁时,便在杭州的化城院出家。他的一生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曾在大德四年(1300)成为湖州资福寺的住持。 2. 艺术成就: - 作为一位元代诗人,行端的创作涉猎广泛,其诗歌多反映了他对生活和修行的深刻感悟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 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 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 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 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 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 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 有《圭斋文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