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是古诗词中的一个词牌名,也是乐府体的诗题。它起源于唐五代时期,是一种宫廷音乐和诗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该词最初用于民间宴会或其他场合的宴曲歌唱,《礼记·月令》有记载: “上元朝夕, 金门玉宇, 歌吹大鼓, 诵《拜新月篇》。” 这里的“《拜新月篇》”即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这首乐府诗,也成为后世诗词中常用的词牌名。
《拜新月》这个词曲体的创作和传播与唐五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特定现象和社会习俗。它的歌词内容通常反映的是春天的新气象和初春景象的美好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宫廷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