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化军莆田人,居新建,字延之,号清逸居士。
少孤,笃学,与王安石、曾巩、王回、袁陟俱友善。
以荫授将作监主簿。
调德化尉,以不愿俯仰上官,弃官归。
筑室豫章城南,著书吟诗自娱。
神宗熙宁初召为筠州推官,辞不就。
卒年八十七。
有文集及《诗话》。
生卒年:?-?
宋兴化军莆田人,居新建,字延之,号清逸居士。
少孤,笃学,与王安石、曾巩、王回、袁陟俱友善。
以荫授将作监主簿。
调德化尉,以不愿俯仰上官,弃官归。
筑室豫章城南,著书吟诗自娱。
神宗熙宁初召为筠州推官,辞不就。
卒年八十七。
有文集及《诗话》。
生卒年:?-?
诗句原文: 拟将十幅绡,绘出云堂景。 译文: 我打算用十幅丝绸,描绘出那云彩缭绕的殿堂之景。 关键词解释: 1. 绡(xiāo):一种薄而有光泽的织物,通常用于织制细腻的衣物或绘画用的画布。 2. 云堂景:形容景色如云一般美丽,堂指的是高大的建筑,也用来象征高远、清雅的意境。 3. 绘(huì): 这里指用画笔或颜料来描绘。 4. 十幅绡:使用十张丝绸布料进行创作
丰狱剑飞云气尽,吴州仙去敢言轻。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丰狱剑飞云气尽,吴州仙去敢言轻。 ——宋代·潘兴嗣《句》 注释: 1. 丰狱剑:指代的是诗人自身,通过丰狱来象征自己的困境或遭遇。 2. 剑飞云气尽:比喻诗人的困境像飞走的剑一样消失在无形之中。 3. 吴州仙去:暗指诗人自己如同仙人一般飘然而去,不再受世俗束缚。 4. 敢言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敢面对困境的决心。 赏析:
注释 窥鱼:指鱼儿在水面上游动。白鸟:指白色的鸟儿。明:明亮。残照:夕阳。抱石幽云: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 译文 在白鸟和明亮的残照下,观赏着鱼在水中游动,在幽静的白云下,抱着山石,观赏着美丽的景色。 赏析 此诗以“窥鱼”“抱石”为题,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观察、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注】过濂溪:作者路过濂溪,即江西上饶一带。清旷:空旷、开阔。林泉友:山林中的隐士朋友。潋滟(lian yan)翠波走:形容水流清澈明亮的样子。清响:清脆悦耳的声音。灵粹:清高纯洁。寒光:月光。峨峨(e é)双剑峰:指庐山的双剑峰。隐隐:隐约可见。牛斗:指北斗星。疏云:稀疏的白云。岚翠:山色,青色的山色。座中客:诗中主人公自谓。关中叟:指隐居在关中的老人。紫芝曲:传说中仙人所唱的歌
【注释】 秦人洞:即秦人洞。位于陕西省凤县县城东北的青木川镇境内,距县城50公里,是一处集旅游观光、探险寻幽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因《水经注》中有“秦人避地于此,凿山为室”的记载,故称秦人洞。 避风烟:指躲避战乱。 自种桑麻老洞天:自种桑麻,意指在深山中自给自足的生活;老洞天,指隐居在深山中的仙人。 静:安静。 汉山川:指汉江,即今陕西汉中地区流经的河流。 【译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躲避战乱
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题为“师道”,表达了他对当时教育制度的不满和对教育改革的渴望。 1. 诗句释义: -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这句话表达了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忽视,强调了小儒只顾自己利益的现象。 -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描述了一些人为了追求新异和创新,而不顾传统道德和学问。 - “六经秦火隳,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指出了由于秦朝焚书坑儒,导致经典文献遭到破坏
【解析】 此诗为咏西山翠岩之作。首联“苍龙夭矫西山来,凿破明珠成碧岫”是写西山的山势。西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苍龙,即指山势。天矫,蜿蜒曲折的样子。西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苍龙,即指山势。夭矫,形容曲曲折折地向上伸延的样子。“凿”字写出了诗人对西山的赞叹之情。“碧岫”,青翠而高耸入云的山峰。“何人架空起楼阁,地灵不敢藏馀秀”是写西山的景色。“地灵”,指山石的灵性。“馀秀”,指山中的美景
【注释】 五陵:泛指京都附近的帝王陵墓。 龙沙:即龙沙河,发源于今河北丰润县境的滦河源头,流经北京怀柔、密云、赤城县境,入渤海。 蛟龙湫:即蛟潭,传说中深潭有蛟龙居住。 桑麻地:指农田。 渊窦:深渊。 微生:隐居的人或隐士。 匏系:葫芦形的系物,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尘厚:尘俗。 神仙秘:神妙的秘诀。 冉冉:慢慢地,形容时间的推移。 【赏析】 《龙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注释: 八百石洞: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八仙洞”。 八百仙来不记年:指仙人已经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 剑池丹井:指的是仙人修炼的地方,也是仙人的居所。 秀峰插汉含灵气:指秀美的山峰插入天空,充满了灵气。 古洞通真锁瑞烟:古洞中充满了真气,烟雾缭绕。 竹简漆书何处觅:竹简上的文字已经被岁月磨灭,无法寻找。 神符白雪更谁传:神仙的法力和宝物都消失了,没有人能够传递。 芝軿一去人间世
【诗句释义】 逍遥亭:此亭名为逍遥,其理诚不虚。 宽于一天下,原宪惟桑枢:宽广的天地,原宪只有桑树的轮子。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何况我选择在这清静的地方,可以避风避雨有余地。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方形的池塘能够映出水面的波光,曲折的小径可以让人迷失方向。 花木颇窈窕,松筠亦扶疏:花木繁茂且优美,松竹挺拔而有力。 鸣蛙送鼓吹,好鸟来笙竽:蛙声伴随着音乐,鸟儿们演奏着笙和竽的声音。
郑斯立是宋代诗人。 字立之,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西南的怀安地区,是宋代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他的生平虽然记载不多,但他留下的诗作却成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郑斯立进士及第,初授漳浦尉,后改任龙溪尉。在担任官职期间,他不仅承担着公务工作,也不忘抒写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
宋兴化军莆田人,居新建,字延之,号清逸居士。 少孤,笃学,与王安石、曾巩、王回、袁陟俱友善。 以荫授将作监主簿。 调德化尉,以不愿俯仰上官,弃官归。 筑室豫章城南,著书吟诗自娱。 神宗熙宁初召为筠州推官,辞不就。 卒年八十七。 有文集及《诗话》。 生卒年:?-
潘柽,字叔山,是永嘉“四灵”诗派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音乐家。 宋代诗人潘柽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音乐家,还是一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其作品至今被后世传颂。通过研究他的诗歌和生平事迹,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