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鳞负郭田,渐次郊原口。
其中得清旷,贵结林泉友。
一溪东南来,潋滟翠波走。
清响动灵粹,寒光生户牖。
峨峨双剑峰,隐隐插牛斗。
疏云互明晦,岚翠相妍丑。
恍疑座中客,即是关中叟。
为歌紫芝曲,更击秦人缶。
窅然忘得丧,形骸与天偶。
君怀康济术,休光动林薮。
得非仁知乐,夙分已天有。
捉鼻固未免,安能混真守。
日暮车马徒,桥横莫回首。

【注】过濂溪:作者路过濂溪,即江西上饶一带。清旷:空旷、开阔。林泉友:山林中的隐士朋友。潋滟(lian yan)翠波走:形容水流清澈明亮的样子。清响:清脆悦耳的声音。灵粹:清高纯洁。寒光:月光。峨峨(e é)双剑峰:指庐山的双剑峰。隐隐:隐约可见。牛斗:指北斗星。疏云:稀疏的白云。岚翠:山色,青色的山色。座中客:诗中主人公自谓。关中叟:指隐居在关中的老人。紫芝曲:传说中仙人所唱的歌。秦人缶(fǒu):一种打击乐器。窅然:深远的样子。形骸(hái)与天偶:人的形体与天地自然和谐。天有:天赋。捉鼻固未免:指不能勉强自己。混真守:混同自然,保持本性。日暮车马徒:日暮时分,车辆马匹都已空了。桥横莫回首:指在桥上回头望时看不见前面的路。

【赏析】此诗作于元贞二年(1296)秋,为诗人游览庐山而作。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中间又以议论收束全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鳞鳞负郭田,渐次郊原口。”首联描写了诗人所见的田野景象。

“其中得清旷,贵结林泉友。”颔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向往的是“清旷”,渴望结交“林泉友”。

“一溪东南来,潋滟翠波走。”颈联描绘了一幅山水图卷,水清澈明亮,仿佛是流动的碧玉。

“清响动灵粹,寒光生户牖。”尾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美景,清音悦耳,月光皎洁,让人陶醉其中。

“峨峨双剑峰,隐隐插牛斗。”这里用“剑峰”和“牛斗”来形容庐山的美丽。

“疏云互明晦,岚翠相妍丑。”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庐山云雾缭绕的景象,青翠的山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恍疑座中客,即是关中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情感,仿佛置身于神仙般的仙境之中。

“为歌紫芝曲,更击秦人缶。”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所遇所闻所感,他唱起了《紫芝曲》,敲击着秦人缶,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美好时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