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准道,字旦兼,号茜园。
香山(今中山)人。
吾驺长子。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官至吏科给事中。
清兵入粤,吾驺督师三水,准道从父军中。
国势瓦解,遂遁迹不出,与屈大均、高俨、谢长文、陈子升多酬和,并多方外交。
著有《玄英阁稿》、《棕山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生卒年:?-?
何准道,字旦兼,号茜园。
香山(今中山)人。
吾驺长子。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官至吏科给事中。
清兵入粤,吾驺督师三水,准道从父军中。
国势瓦解,遂遁迹不出,与屈大均、高俨、谢长文、陈子升多酬和,并多方外交。
著有《玄英阁稿》、《棕山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生卒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为汝作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怜君匣中镜如月: - 怜:怜悯。 - 君:你,指屈氏。 - 匣中镜:指妻子手中的镜子。 - 如月:像月亮一样。 - 注释:形容妻子的美貌如月光般清亮照人。 2. 锦衾夜抱忽焉觖: - 锦衾:华丽的被子。 - 夜抱:夜间抱着。 - 忽焉觖(què):忽然之间感到不满或失望。 - 注释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奏玉轩 - 注释:在诗中,“奏玉轩”可能指一种建筑或居所的名称,其中“奏”字有演奏、展示之意。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个优雅且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所,可能是一处文人雅士聚集之所,用以展示其才华和品味。 2. 一轩万竹中 - 解释:描述了一个宽敞的室内空间,四周被竹子环绕的景象。 - 赏析: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注释】: 1. 余十年仅一过邑城兹来止宿毛氏武山别业——我十年前只到过一次城,现在来到这里住下。 2. 倚县西堞最高处——靠在县城西边的高墙上。 3. 菁葱——茂盛。 4. 峭茜竹柏交响早夕登眺娱极视听感使君之风义——早晨和晚上登上城墙眺望风景,听竹子和柏树的鸣响,感到使君(即县令)的好风德义。 5. 喜故人之交亲意之所之辄复染翰——高兴老朋友之间的友好情谊,就写下诗。 6. 孽烟——烟气。
【注释】 十年:指作者与妻子在长安的居住时间。一过邑城:经过一个县城。兹来:现在。止宿毛氏武山别业:在武山的别业里停下住宿。倚县西堞(die)最高处:靠在县城的西边城墙的最高处。菁葱(jīng chōng)峭茜(qiàn):形容草木茂盛,青翠欲滴的样子。竹柏交响:竹子和柏树互相发出声音。早夕登眺娱极视听感:早晨晚上登高远望时,听到美妙的声音,看到美丽的景色,感到十分高兴,以至于耳目被陶醉了。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最后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此题要求对全诗进行赏析,所以考生应从意象、意境、手法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1) 漫道侯门似海深,南溟难拟此沉沉。 “漫道”是说人们常说,“侯门似海深”,而作者却认为,南溟的海水也比不上这深广无边的宫廷之门。诗人以大海作比
无题 几回寻梦到窗纱,轻薄东风送别家。 弱水三千青鸟断,巫山十二碧云遮。 罗衣心眷当时宠,鬓泽香存旧赐花。 郎马不来春已暮,望迷芳草路偏赊。 注释与赏析: 1. 几回寻梦到窗纱,轻薄东风送别家。 - 注释: 几次寻找梦中的情景直到窗纱边,轻风送来了别离的气息。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的迷恋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通过反复寻梦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不舍。同时
诗句原文: 高楼独上已凄然,乱里惊逢寒食天。 数米绝炊常冷灶,钻榆改火每新烟。 野田无复驱黄犊,远树微闻泣杜鹃。 十万人家同一烬,衔悲空自忆林泉。 注释: - 高楼: 指在高处独自欣赏景色的地方。 - 凄然: 形容心情凄凉,感到寒冷和孤独。 - 乱里: 形容混乱之中。 -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的禁火日,民间有吃冷食的习俗。 - 数米: 比喻生活艰难或缺乏食物供给。 - 冷灶:
月萧步 经始蜗牛庐,忽尔作遐想。 磊石入深松,飞栈横天上。 停策憩危栏,云霞自摩荡。 远眺山花红,回睇华轩敞。 松风奏笙簧,微月流清响。 手把离骚经,自署茜园长。 注释: 1. 经始蜗牛庐:开始建起了蜗牛般的小居。 2. 忽尔作遐想:突然产生了遐想。 3. 磊石入深松:堆积的石头进入深深的松树中。 4. 飞栈横天上:悬挂的栈道横跨在天空上。 5. 停策憩危栏:停下马鞭在高高的栏杆上休息。 6.
【注释】玄英阁: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为唐王勃读书之所。 飞栋临溪起,天光湛虚明。 宛转历危磴,凭高瞰前楹。 狮山矗千仞,树杪苍烟平。 我来宾与俱,相对畅幽情。 雄谈未及午,浊酒还共倾。 振衣一长啸,风卷海涛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美景的诗。诗人登上了五老峰下的玄英阁,眼前一片开阔,群峰起伏,云烟缭绕,景色十分优美,他感到心旷神怡,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首联写诗人登上阁楼,远眺群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以写意手法,将画面上楼、廊、荷、荇、鸥鹭等景象与诗人的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他超然世外、寄情山水的情怀。 首句“山绕高楼水绕廊”是描写楼阁四周的景色。山环绕着高大的楼阁,水流绕过廊堂,这两句用笔简括而富有层次,把楼阁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第二句“乱蝉分梦隐匡床”则是进一步刻画楼阁周围的自然环境
支如玉,明代诗人,字宁瑕,嘉善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在官场中有所作为。以下将介绍关于支如玉的详细信息: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支如玉,字宁瑕,出生于明万历年间的嘉善。他不仅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更是位有志于仕途的官员。 - 科举及官职: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他在万历年间的举人考试中一举成名。之后,他官至刑部主事,这一职位使他得以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文笔
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浙江嘉兴人。 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卒于明毅宗崇祯八年,年七十一岁。 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进士。 官至太仆少卿。 性淡泊,与人无忤,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 时王维俭与董其昌齐名,而日华亚之。 李日华著作宏富,有《致堂集》四十卷,《明史艺文志》及《官制备考》、《姓氏谱纂》、《携李丛谈书画》、《想像录》、《紫桃轩杂缀》、《竹懒画胜》、《六研斋笔记》
何准道,字旦兼,号茜园。 香山(今中山)人。 吾驺长子。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官至吏科给事中。 清兵入粤,吾驺督师三水,准道从父军中。 国势瓦解,遂遁迹不出,与屈大均、高俨、谢长文、陈子升多酬和,并多方外交。 著有《玄英阁稿》、《棕山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生卒年:?-
明末清初湖北黄冈人,原名绍先,字于皇,号茶村,又号西止,晚号半翁。 明崇祯十二年乡试副榜。 避乱流转于南京、扬州,居南京达四十年。 少倜傥,欲赫然著奇节,既不得于所试,遂刻意为诗,以此闻名。 著有《变雅堂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