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侯门似海深,南溟难拟此沉沉。
莲花有漏遥闻响,雁足无弦不系音。
欲写灵犀通一点,谁怜采凤阻千寻。
郁金堂外垂帘下,柳絮长萦寸寸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最后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此题要求对全诗进行赏析,所以考生应从意象、意境、手法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1)
漫道侯门似海深,南溟难拟此沉沉。
“漫道”是说人们常说,“侯门似海深”,而作者却认为,南溟的海水也比不上这深广无边的宫廷之门。诗人以大海作比,说明自己身处的宫廷之门是多么的深不可测啊!“沉沉”指宫门深广的样子,突出了诗人对深广无垠的宫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2)
莲花有漏遥闻响,雁足无弦不系音。
诗人把莲蓬喻为漏壶,以漏壶滴水声比喻宫女婉转的歌声,表现宫女们的生活状态;又以雁足象征使者的信使,来比喻宫女们的歌声。“有漏”“无弦”,都是用反衬的手法,表明宫中生活枯燥乏味,与世隔绝。
(3)
欲写灵犀通一点,谁怜采凤阻千寻?
“灵犀”是指心心相印的朋友之间的感情。诗人想向君王进献自己的一片心意,可又不知君王能否接纳,因此感到十分苦恼。“灵犀”和“采凤”都是比喻,分别指诗人自己与君王的感情和诗人与君王之间相通的心心相印。“欲写”写出了诗人想要传达心意的迫切心情,“谁怜”则流露出诗人希望得到君主赏识的渴望。两句中,“灵犀”是主语,“通一点”是谓语,表示诗人要向君王进献心意的意思;“谁怜”则是宾语,表达了诗人希望获得君王赏识的渴望。两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千寻”比喻君王,这里暗含着诗人对于君王的仰慕之情。
(4)
郁金堂外垂帘下,柳絮长萦寸寸心。
“郁金堂”即沉香亭,是唐玄宗避暑之地。诗人在皇帝身边当差,有机会接触到皇宫中的很多事物。诗人在沉香亭外看到垂下的帘子,联想到柳絮飘飞的景象,不禁想到自己的心事。这句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答案】
译文:
人们常说侯门深似海,我却觉得南溟的海水也比不上这深广无边的宫廷之门。我像莲花一样,有漏壶一样的声响
,但得不到君王的赏识;我像雁脚一样,没有弦乐之声,不能自由飞翔。我像灵犀一样想向君王进献我的一片真心,可又
不知君王能否接受,因此感到十分苦恼。在皇帝身边当差的我,有机会接触到皇宫中的很多事物。我在沉香亭外看到
联想起柳絮飘飞的景象,不禁想到自己的心事。